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未完成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插图 | 第7-16页 |
1 绪论 | 第16-24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7页 |
1.3 选题研究的美学背景 | 第17-19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6 研究主要内容结构 | 第22-24页 |
2 关于“未完成”艺术 | 第24-32页 |
2.1 未完成艺术的界定 | 第24-26页 |
2.2 传统哲学审美影响下的中西方“未完成”艺术 | 第26-32页 |
2.2.1 西方艺术的非正式魅力 | 第27-28页 |
2.2.2 中国艺术的非正式魅力 | 第28-32页 |
3“未完成”在画面中的心理因素 | 第32-36页 |
3.1“未完成”与蔡加尼克心理效应的关系 | 第32-33页 |
3.2“未完成”与欲望论的关系 | 第33页 |
3.3“未完成”与格式塔心理学“感知”研究的关系 | 第33-36页 |
4“未完成”在画面中的艺术特点及追求 | 第36-44页 |
4.1 未完成艺术的特点 | 第36-40页 |
4.1.1 未完成的完整性 | 第36-37页 |
4.1.2 未完成的生动性 | 第37-38页 |
4.1.3 未完成的速写性 | 第38页 |
4.1.4 未完成的偶然性 | 第38-39页 |
4.1.5 未完成的含蓄性 | 第39-40页 |
4.1.6 可改动性与生发性 | 第40页 |
4.2 如何在绘画过程中追求“未完成” | 第40-44页 |
4.2.1 线条运用的未完成 | 第40-41页 |
4.2.2 留白运用的未完成 | 第41-42页 |
4.2.3 笔墨、笔触运用的未完成 | 第42-44页 |
5“未完成”艺术的实践追求 | 第44-48页 |
5.1 绘画实践中“未完成”的贯穿 | 第44-45页 |
5.2 绘画创作中对“未完成”的追求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