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9页 |
一、地方政府执行力概述 | 第7-10页 |
(一) 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定义分析 | 第7-8页 |
(二) 地方政府执行力的构成要素 | 第8-10页 |
二、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0-19页 |
(一) 集体行动理论 | 第10-12页 |
(二) 系统理论 | 第12-14页 |
(三)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4-17页 |
(四) 善治理论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现实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7页 |
一、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现状 | 第19-20页 |
(一) 我国地方政府执行有力的一面 | 第19页 |
(二) 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二、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主要因素探析 | 第20-27页 |
(一) 执行各方的利益博弈 | 第21-22页 |
(二) 执行主体的素质不高 | 第22-23页 |
(三) 执行客体的影响制约 | 第23-24页 |
(四) 执行机制的相对匮乏 | 第24-25页 |
(五) 执行环境的制约干扰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地方政府执行力构建的实践经验借鉴 | 第27-34页 |
一、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建设的有益探索 | 第27-30页 |
(一) "马上就办":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的最佳捷径 | 第27-28页 |
(二) "行政问责制":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的有力保障 | 第28-29页 |
(三) "行政服务中心":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的重要平台 | 第29-30页 |
二、国外政府执行力构建的经验—以新加坡为例 | 第30-34页 |
(一) 责任政府是加强政府执行力的条件 | 第30-31页 |
(二) 强势政府是加强政府执行力的关键 | 第31-32页 |
(三) 廉洁政府是加强政府执行力的保障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对策思考 | 第34-47页 |
一、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原则 | 第34-35页 |
(一)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4页 |
(二) 渐进性和能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4页 |
(三) 系统性和规律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4-35页 |
二、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途径 | 第35-47页 |
(一) 整合执行各方的力量 | 第35-36页 |
1、发挥中央政府的推动作用 | 第35页 |
2、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作用 | 第35-36页 |
3、发挥执行客体的促动作用 | 第36页 |
(二) 优化利益整合机制 | 第36-40页 |
1、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利益整合 | 第37-38页 |
2、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整合 | 第38-39页 |
3、地方政府与政策目标群体之间的利益整合 | 第39-40页 |
(三) 提升执行主体的执行素质 | 第40-43页 |
1、培育执行主体的良好心态 | 第40-41页 |
2、加强执行主体的能力建设 | 第41-42页 |
3、推进执行主体的道德建设 | 第42-43页 |
(四) 完善地方政府的执行机制 | 第43-44页 |
1、完善地方政府的权力运行机制 | 第43页 |
2、完善地方政府的指挥协调机制 | 第43页 |
3、完善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机制 | 第43-44页 |
4、完善地方政府的执行问责机制 | 第44页 |
(五) 优化地方政府的执行环境 | 第44-47页 |
1、加强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建设 | 第44-45页 |
2、推进地方政府执行力文化建设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