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光束偏转反铁电厚膜微驱动构件及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6页
    1.1 激光通信概述第12-13页
    1.2 光束偏转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3-16页
        1.2.1 机械偏转技术第13-14页
        1.2.2 声光偏转技术第14-15页
        1.2.3 液晶偏转技术第15-16页
    1.3 光束偏转驱动方式第16-23页
        1.3.1 机械式光束偏转技术中驱动方式的特点第17-20页
        1.3.2 非机械式光束偏转技术的特点第20-23页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3-26页
        1.4.1 研究背景第23-24页
        1.4.2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4-26页
2. PLZT反铁电厚膜驱动构件微镜力学分析及其参数优化第26-40页
    2.1 PLZT微镜的力学方程第26-30页
        2.1.1 材料本构方程第26-27页
        2.1.2 自由悬臂梁的力学分析第27-29页
        2.1.3 受外力作用的微镜悬臂梁力学分析第29-30页
    2.2 PLZT微镜结构模态分析第30-34页
        2.2.1 微镜主要的结构参数第30-31页
        2.2.2 微镜的有限元建模第31页
        2.2.3 微镜的模态仿真分析第31-33页
        2.2.4 微镜在静力作用下的应力及位移分布第33-34页
    2.3 PLZT微镜尺寸参数的优化第34-38页
        2.3.1 仅微梁长度变化第34-35页
        2.3.2 仅微梁宽度变化第35-36页
        2.3.3 仅Si层厚度变化第36-37页
        2.3.4 仅PLZT层厚度变化第37-38页
        2.3.5 结构尺寸优化结果第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3. PLZT反铁电厚膜的异质集成及电学特性第40-56页
    3.1 PLZT反铁电材料的基本原理第40-47页
        3.1.1 反铁电材料的研究进展第40-42页
        3.1.2 反铁电材料的基本特征第42-47页
    3.2 PLZT反铁电厚膜异质集成第47-49页
        3.2.1 化学原料第47页
        3.2.2 PLZT前驱体溶液的配制第47-49页
        3.2.3 PLZT反铁电厚膜制备第49页
        3.2.4 上电极的制备第49页
    3.3 PLZT反铁电厚膜表征及相变电流测试第49-55页
        3.3.1 PLZT反铁电厚膜的材料特性及极化行为第49-52页
        3.3.2 电压调控下的PLZT反铁电厚膜诱导相变电流及温谱测试第52-53页
        3.3.3 电压调控下PLZT反铁电厚膜诱导瞬态电流测试第53-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4. 光束偏转驱动构件PLZT微镜的加工及测试第56-72页
    4.1 PLZT反铁电厚膜驱动构件微镜加工第56-60页
        4.1.1 微镜版图及工艺设计第56-58页
        4.1.2 微镜加工工艺第58-60页
    4.2 PLZT微镜反铁电性能验证第60-61页
    4.3 PLZT反铁电厚膜微镜测试及分析第61-71页
        4.3.1 微镜扫频模态测试第63-65页
        4.3.2 微镜执行性能测试第65-68页
        4.3.3 微镜挠度特性测试第68-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5. PLZT反铁电厚膜驱动构件微镜的跟踪控制方法实现第72-104页
    5.1 驱动构件微镜的迟滞非线性模型第72-77页
        5.1.1 迟滞模型的进展第72-73页
        5.1.2 Preisach的Relay算子及其性质第73-77页
    5.2 基于Preisach算子构建微镜迟滞非线性模型第77-92页
        5.2.1 Preisach算子的离散化表达第77-79页
        5.2.2 微镜迟滞的双线性插值模型第79-85页
        5.2.3 Preisach算子的前馈神经网络建模原理第85-89页
        5.2.4 微镜迟滞的前馈神经网络非线性插值模型第89-92页
    5.3 微镜构件的偏转角控制方案选择第92-94页
        5.3.1 电荷线性控制方案第92-93页
        5.3.2 位移或偏转角反馈控制方案第93页
        5.3.3 非线性逆补偿控制方案第93-94页
        5.3.4 微镜构件偏转角控制方案的确定第94页
    5.4 微镜构件的跟踪控制方案及其实现第94-103页
        5.4.1 微镜迟滞逆模型的构建第95-96页
        5.4.2 微镜迟滞逆模型的前馈补偿控制方法第96-99页
        5.4.4 PID反馈的单独控制方法及其结果分析第99-102页
        5.4.5 PID与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方法及其结果分析第102-103页
    5.5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04-107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104-105页
    6.2 本研究工作的创新点第105页
    6.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支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3O4TiO2半导体p-n结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碳量子点及其复合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