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房掌—桃新庄油区注水开发方案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区的勘探开发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油藏工程论证 | 第12-42页 |
2.1 开发原则 | 第12页 |
2.2 开发层系划分 | 第12-15页 |
2.3 地质储量复算及采收率预测 | 第15-18页 |
2.3.1 地质储量计算 | 第15-16页 |
2.3.2 水驱采收率计算 | 第16-17页 |
2.3.3 可采储量评价 | 第17-18页 |
2.4 开发方式 | 第18-19页 |
2.4.1 延安组开采方式研究 | 第18页 |
2.4.2 延长组开采方式研究 | 第18-19页 |
2.5 注水可行性分析 | 第19-25页 |
2.5.1 薄片分析 | 第19-22页 |
2.5.2 敏感性分析 | 第22-25页 |
2.6 井网系统 | 第25-37页 |
2.6.1 井网部署原则 | 第25-28页 |
2.6.2 井距计算 | 第28-36页 |
2.6.3 合理井距选择 | 第36-37页 |
2.7 压力系统 | 第37-40页 |
2.7.1 地层破裂压力 | 第38页 |
2.7.2 注水井最大井底流压测算 | 第38页 |
2.7.3 注水井最大注入压力计算 | 第38-39页 |
2.7.4 合理压差计算 | 第39-40页 |
2.8 单井产能确定 | 第40-41页 |
2.9 注水量确定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数值模拟分析 | 第42-48页 |
3.1 延安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 第43-45页 |
3.1.1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3.1.2 数值模拟方案设计与计算结果 | 第43-45页 |
3.2 延长组数值模拟方案 | 第45-47页 |
3.2.1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5页 |
3.2.2 最佳井距的选取 | 第45-46页 |
3.2.3 最佳注水时机的选取 | 第46-47页 |
3.2.4 最佳注水量的选取 | 第47页 |
3.3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 第48-54页 |
4.1 开发技术政策选择原则 | 第48页 |
4.2 注水时机研究 | 第48-50页 |
4.3 开发指标预测 | 第50-54页 |
4.3.1 采油速度的确定 | 第50-51页 |
4.3.2 递减率的确定 | 第51-52页 |
4.3.3 注采比确定 | 第52-53页 |
4.3.4 压力保持水平优化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开发方案部署 | 第54-60页 |
5.1 部署原则 | 第54页 |
5.2 开发技术政策 | 第54页 |
5.3 方案部署 | 第54-55页 |
5.4 指标预测 | 第55-60页 |
5.4.1 延安组指标预测 | 第55-57页 |
5.4.2 延长组指标预测 | 第57-60页 |
第六章 方案的实施要求 | 第60-64页 |
6.1 方案实施步骤 | 第60-61页 |
6.1.1 延安组实施步骤 | 第60页 |
6.1.2 延长组实施步骤 | 第60-61页 |
6.2 油藏动态监测 | 第61-62页 |
6.2.1 动态监测的原则 | 第61-62页 |
6.2.2 动态监测井数的确定和安排 | 第62页 |
6.3 监测要求 | 第62-6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