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鲁棒控制理论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容错控制理论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3 时滞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4 切换系统的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1.5 非线性时滞系统容错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预备知识及引理 | 第18-25页 |
2.1 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理论 | 第18-21页 |
2.1.1 稳定性定义 | 第18-19页 |
2.1.2 (Lyapunov)稳定性判据 | 第19-21页 |
2.2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 | 第21-23页 |
2.3 H_∞控制问题 | 第23-24页 |
2.4 本文所用的相关引理 | 第24-25页 |
第3章 非线性时滞系统鲁棒H_∞容错控制 | 第25-36页 |
3.1 系统描述 | 第25-26页 |
3.2 鲁棒渐近稳定性及H_∞性能分析 | 第26-32页 |
3.3 状态反馈鲁棒H_∞容错控制器设计 | 第32-33页 |
3.4 数值算例 | 第33-35页 |
3.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非线性时滞系统输出反馈鲁棒H_∞容错控制 | 第36-46页 |
4.1 系统描述 | 第36-37页 |
4.2 输出反馈鲁棒H_∞容错控制器存在条件 | 第37-40页 |
4.3 输出反馈鲁棒H_∞容错控制器设计 | 第40-44页 |
4.4 数值算例 | 第44-45页 |
4.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一类非线性时滞切换系统的鲁棒H_∞容错控制 | 第46-57页 |
5.1 系统描述及预备知识 | 第46-48页 |
5.2 鲁棒稳定性及H_∞性能分析 | 第48-53页 |
5.3 状态反馈鲁棒H_∞容错控制器设计 | 第53-55页 |
5.4 数值算例 | 第55-56页 |
5.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