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 言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研究状况和进展 | 第11-14页 |
1.2.1 新《导则》对安全稳定分析提出新要求 | 第11-12页 |
1.2.2 目前国内安全稳定分析方法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安全稳定分析研究动向及新进展 | 第13-14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2章 安全稳定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15-21页 |
2.1 稳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 第15-16页 |
2.2 安全稳定分析的概念 | 第16-17页 |
2.3 安全稳定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17-21页 |
2.3.1 时域仿真法 | 第17-19页 |
2.3.2 暂态能量函数法 | 第19-21页 |
第3章 安全稳定分析的研究思路及解决方案 | 第21-33页 |
3.1 解决安全稳定分析问题的出发点 | 第21-25页 |
3.1.1 从全网角度进行安全稳定分析 | 第21-22页 |
3.1.2 引入稳定裕度评估安全稳定水平 | 第22-24页 |
3.1.3 运用故障筛选方法进行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3.2 改进安全稳定分析的实现方法 | 第25-33页 |
3.2.1 系统稳定判据设定 | 第25页 |
3.2.2 电网数据划分、归类及校验 | 第25-26页 |
3.2.3 预想故障类型设定 | 第26-27页 |
3.2.4 故障临界切除时间扫描 | 第27-31页 |
3.2.5 扫描结果分析处理 | 第31-33页 |
第4章 电网N-1故障安全稳定分析 | 第33-40页 |
4.1 电网基本结构及稳定状况概述 | 第33-35页 |
4.1.1 电网基本概况 | 第33页 |
4.1.2 电网稳定状况概述 | 第33-35页 |
4.2 电网N-1故障扫描 | 第35-39页 |
4.2.1 仿真计算条件 | 第35页 |
4.2.2 仿真计算程序 | 第35页 |
4.2.3 仿真计算步骤 | 第35-36页 |
4.2.4 仿真计算结果 | 第36-39页 |
4.3 电网N-1安全分析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电网特殊复故障安全稳定分析 | 第40-57页 |
5.1 电网的数据划分 | 第40-41页 |
5.2 电网特殊复故障分析 | 第41-51页 |
5.2.1 仿真计算数据 | 第41-42页 |
5.2.2 预想故障设置 | 第42页 |
5.2.3 仿真计算分析 | 第42-50页 |
5.2.4 计算结果小结 | 第50页 |
5.2.5 分析方法小结 | 第50-51页 |
5.3 电网复故障后解列措施研究 | 第51-57页 |
5.3.1 仿真计算程序 | 第52页 |
5.3.2 仿真计算条件 | 第52-53页 |
5.3.3 解列仿真计算 | 第53-55页 |
5.3.4 解列分析小结 | 第55-57页 |
第6章 电网运行参数对稳定影响分析 | 第57-65页 |
6.1 线路传输功率 | 第57-61页 |
6.1.1 传输功率的改变 | 第57-58页 |
6.1.2 传输功率与稳定裕度 | 第58-60页 |
6.1.3 算例小结 | 第60-61页 |
6.2 电厂机组开机方式 | 第61-64页 |
6.2.1 概述 | 第61页 |
6.2.2 开机方式与稳定裕度 | 第61-64页 |
6.2.3 算例小结 | 第64页 |
6.3 分析方法小结 | 第64-65页 |
第7章 安全稳定分析软件设计 | 第65-75页 |
7.1 分析软件设计综述 | 第65-66页 |
7.2 分析软件模块设计 | 第66-74页 |
7.2.1 预处理模块 | 第67-70页 |
7.2.2 N-1安全分析模块 | 第70-72页 |
7.2.3 特殊复故障分析模块 | 第72-73页 |
7.2.4 结果报表模块 | 第73-74页 |
7.3 分析软件设计小结 | 第74-75页 |
结 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声明 | 第79-80页 |
附录 | 第80-96页 |
附录1 华东电网500kV线路一侧三相故障断开不重合算例 | 第80-86页 |
附录2 华东电网500kV母线段N-1故障切母线段算例 | 第86-88页 |
附录3 华东电网变压器一侧出线三相故障后跳闸算例 | 第88-92页 |
附录4 华东电网发电机励磁绕组开路失磁故障扫描结果 | 第92-94页 |
附录5 华东电网500kV同杆并架回路故障扫描结果 | 第94-96页 |
本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