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氨基硫脲类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6页
    1.1 配位化学研究概述第10-11页
    1.2 Schiff碱研究概述第11-12页
    1.3 Schiff碱化合物缩合反应机理第12-13页
    1.4 氨基硫脲类Schiff碱的结构特点第13-14页
    1.5 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第14-17页
        1.5.1 直接合成法第14页
        1.5.2 水(溶剂)热合成法第14-15页
        1.5.3 电化学合成法第15页
        1.5.4 微波合成法第15页
        1.5.5 固相合成法第15-16页
        1.5.6 模板合成法第16页
        1.5.7 原位合成配合物第16-17页
    1.6 Schiff碱类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分类第17-20页
        1.6.1 醛类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第17-18页
        1.6.2 酮类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第18页
        1.6.3 氨基脲类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第18-19页
        1.6.4 大环类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第19-20页
        1.6.5 氨基酸类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第20页
    1.7 氨基硫脲类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应用第20-24页
        1.7.1 在生物及药物活性方面的应用第20-22页
        1.7.2 在催化方面的应用第22-23页
        1.7.3 在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第23-24页
        1.7.4 在材料化学方面的应用第24页
    1.8 选题依据第24-26页
第2章 氨基硫脲类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第26-36页
    2.1 实验所需仪器和试剂第26-27页
        2.1.1 实验仪器第26页
        2.1.2 实验试剂第26-27页
    2.2 合成实验第27-32页
        2.2.1 氨基硫脲类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第28-30页
        2.2.2 氨基硫脲类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的培养第30-32页
    2.3 X-射线衍射实验和单晶结构分析第32-34页
        2.3.1 X-射线衍射实验第32-33页
        2.3.2 单晶结构分析第33-34页
    2.4 化合物谱学实验第34-36页
        2.4.1 红外光谱测试第34页
        2.4.2 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第34页
        2.4.3 热稳定性测试第34页
        2.4.4 荧光性质测试第34-36页
第3章 配体及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第36-78页
    3.1 引言第36-38页
    3.2 配体H_2L_1的晶体结构描述第38页
    3.3 配体H_2L_2的晶体结构描述与讨论第38-40页
    3.4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描述与讨论第40-78页
        3.4.1 配合物 [Ni(C_(16)H_(18)N_4S)2·C_2H_5OH](3)第44-47页
        3.4.2 配合物 [Cu(C_(16)H_(18)N_4S)2·C_4H_5N](4)第47-50页
        3.4.3 配合物 [Ni(C_(20)H_(17)N_3S)_2](5)第50-54页
        3.4.4 配合物 [Cd(C_(20)H_(17)N_3S)_2](6)第54-57页
        3.4.5 配合物 [Zn(C_(20)H_(17)N_3S)_2](7)第57-61页
        3.4.6 配合物 [Co(C_(20)H_(17)N_3S)_2](8)第61-65页
        3.4.7 配合物 [Ni(C_(13)H_(12)N_4OS)_2](9)第65-68页
        3.4.8 配合物 [Co_2(C_(14)H_(12)N_4S)(C_5H_7O_2)_4·2H_2O](10)第68-73页
        3.4.9 配合物 [Co(C_(14)H_(12)N4O2S)_3·C_2H_5OH·CH_3OH](11)第73-78页
第4章 配体及其配合物的谱学性质和讨论第78-96页
    4.1 配体(H_2L_1)及其配合物的谱学性质第78-81页
        4.1.1 配体(H_2L_1)及其配合物的红外谱图分析第78-79页
        4.1.2 配体(H_2L_1)及其配合物的粉末衍射分析第79-80页
        4.1.3 配合物 3、4 的热稳定性分析第80-81页
    4.2 配体(H_2L_2)及其配合物的谱学性质第81-88页
        4.2.1 配体(H_2L_2)及其配合物的红外谱图分析第81-83页
        4.2.2 配体H_2L_2及其配合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83-85页
        4.2.3 配体H_2L_2及其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分析第85-86页
        4.2.4 配合物的稳态荧光性质分析第86-88页
    4.3 配体(H2L3)及其配合物的谱学性质第88-91页
        4.3.1 配体H2L3及其配合物的红外谱图分析第88-90页
        4.3.2 配合物9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90页
        4.3.3 配合物9的热稳定性分析第90-91页
        4.3.4 配体H2L3的稳态荧光性质分析第91页
    4.4 配体(H_2L_4)及其配合物的谱学性质第91-96页
        4.4.1 配体H_2L_4及其配合物红外谱图分析第91-93页
        4.4.2 配合物 10、11 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93-94页
        4.4.3 配合物 10、11 的热稳定性分析第94-96页
第5章 总结和展望第96-100页
    5.1 总结第96-97页
    5.2 展望第97-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附录A 化合物的键长和键角第108-13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光响应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其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下一篇:离子液体的结构对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影响及热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