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基于近红外光的疼痛指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2页
    1.2 国内外对疼痛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分析第12-19页
        1.2.1 疼痛检测技术的比较和分析第12-18页
        1.2.2 国内外运用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疼痛感受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的采集原理第21-31页
    2.1 人体组织的光学参数特性第21-25页
        2.1.1 折射率第21-22页
        2.1.2 吸收系数第22-24页
        2.1.3 散射系数第24页
        2.1.4 各向异性因子第24-25页
    2.2 光电容积脉搏波的测量原理第25-29页
        2.2.1 容积脉搏波的产生第25-26页
        2.2.2 容积脉搏波的波形特征第26-27页
        2.2.3 容积脉搏波的测量原理第27-29页
    2.3 疼痛感受监测中容积波的测量方法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光电容积波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及性能测试第31-44页
    3.1 光源与光电探测器设计第32-36页
        3.1.1 近红外光源选择第32-33页
        3.1.2 光电探测器第33-36页
    3.2 主机系统设计第36-39页
        3.2.1 模拟电路设计第36-38页
        3.2.2 单片机选择第38-39页
    3.3 软件系统第39-41页
        3.3.1 下位机软件设计第39-40页
        3.3.2 上位机系统软件设计第40-41页
    3.4 系统的性能测试第41-43页
        3.4.1 系统的暗噪声测试第41-42页
        3.4.2 系统的稳定性测试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疼痛容积波形态指数第44-54页
    4.1 容积波的形态学参数第44-47页
        4.1.1 下降支面积比第44-45页
        4.1.2 全周期面积比第45-47页
    4.2 容积波形态指数的建立第47-50页
        4.2.1 多元线性回归第47-48页
        4.2.2 主观疼痛评价量表第48-49页
        4.2.3 指数的建立第49-50页
    4.3 临床验证第50-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反射镜轻量化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激光测风雷达信噪比提高方法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