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溶液中V(Ⅴ)与Cr(Ⅵ)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钒铬概述 | 第10-15页 |
1.2.1 钒资源概述 | 第10-13页 |
1.2.2 铬资源概述 | 第13-15页 |
1.3 钒铬分离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化学沉淀法 | 第15-16页 |
1.3.2 溶剂萃取分离法 | 第16-17页 |
1.3.3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 | 第17-18页 |
1.3.4 其他分离方法 | 第18-19页 |
1.4 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理论 | 第19-23页 |
1.4.1 离子交换树脂法的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1.4.2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1.4.3 离子交换树脂法在冶金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2 实验原理及研究方法 | 第25-31页 |
2.1 钒铬分离与提取方法的原理 | 第25-26页 |
2.2 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 | 第26-27页 |
2.3 静态实验 | 第27页 |
2.3.1 吸附实验 | 第27页 |
2.3.2 解吸实验 | 第27页 |
2.4 动态实验 | 第27页 |
2.4.1 动态吸附实验 | 第27页 |
2.4.2 动态解吸实验 | 第27页 |
2.5 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2.6 钒铬分析测定方法 | 第28-31页 |
3 树脂静态吸附-解吸V(Ⅴ)、Cr(Ⅵ)的研究 | 第31-51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1-3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3.3.1 实验溶液的配置 | 第32页 |
3.3.2 静态吸附实验 | 第32-33页 |
3.3.3 热力学吸附实验 | 第33页 |
3.3.4 动力学吸附实验 | 第33-34页 |
3.3.5 解吸实验 | 第34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8页 |
3.4.1 静态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34-38页 |
3.4.2 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 第38-42页 |
3.4.3 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 第42-46页 |
3.4.4 解吸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3.5 小结 | 第48-51页 |
4 树脂动态吸附-解吸V(Ⅴ)、Cr(Ⅵ)的研究 | 第51-63页 |
4.1 引言 | 第51-55页 |
4.1.1 穿透曲线 | 第51-54页 |
4.1.2 洗脱曲线 | 第54-55页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5-56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4.3.1 动态吸附实验 | 第56页 |
4.3.2 动态解吸实验 | 第56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4.4.1 不同柱床高度的穿透曲线 | 第56-58页 |
4.4.2 不同柱床高度的解吸曲线 | 第58-60页 |
4.4.3 等温吸附模拟分析 | 第60-61页 |
4.5 小结 | 第61-6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