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1章 李冶、鱼玄机的入道背景及悲剧人生 | 第11-22页 |
1.1 道教的兴盛与女冠现象 | 第11-14页 |
1.1.1 道教的兴盛 | 第11-12页 |
1.1.2 女冠群体的出现 | 第12-14页 |
1.2 李、鱼的入道缘由和悲情结局 | 第14-17页 |
1.2.1 入道缘由 | 第14-16页 |
1.2.2 悲情结局 | 第16-17页 |
1.3 李、鱼入道后的生命体验和交游 | 第17-22页 |
1.3.1 交游的基本前提 | 第17-18页 |
1.3.2 交游的具体情况 | 第18-22页 |
第2章 李冶、鱼玄机诗作思想意识的比较 | 第22-43页 |
2.1 争取美好情爱之爱情意识的比较 | 第23-33页 |
2.1.1 对待爱情的态度,大胆直白 | 第24-27页 |
2.1.2 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执著不停 | 第27-30页 |
2.1.3 面对爱情婚姻的悲剧处境,积极思索和反叛 | 第30-33页 |
2.2 试图摆脱男性依附之独立意识的比较 | 第33-37页 |
2.2.1 对待男性态度的比较 | 第33-35页 |
2.2.2 对男性化追求的比较 | 第35-37页 |
2.3 女性主体价值的体认 | 第37-43页 |
2.3.1 对女性主体价值认识的比较 | 第38-39页 |
2.3.2 对女性自身才华和价值的认可 | 第39-40页 |
2.3.3“怀才不遇”与“淡泊功名” | 第40-43页 |
第3章 李冶、鱼玄机诗歌创作特色的比较 | 第43-56页 |
3.1 道教与诗人的创作 | 第43-46页 |
3.1.1 道教生活丰富了诗歌的题材 | 第43-44页 |
3.1.2 大量道教故事充实了诗歌内容 | 第44页 |
3.1.3 道教思想影响诗歌创作的审美意向与情趣 | 第44-46页 |
3.2 诗歌艺术特色的对比分析 | 第46-56页 |
3.2.1 率直真切的诗歌风格 | 第46-47页 |
3.2.2 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 | 第47-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