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前言 | 第17-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9-50页 |
1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研究进展 | 第19-32页 |
1.1 ALS的提出及流行病学 | 第19-20页 |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20-24页 |
1.3 病理改变 | 第24-25页 |
1.4 分型 | 第25-26页 |
1.5 临床表现 | 第26页 |
1.6 辅助检查 | 第26-28页 |
1.7 诊断 | 第28-30页 |
1.8 鉴别诊断 | 第30页 |
1.9 治疗 | 第30-32页 |
2 自噬与神经变性疾病 | 第32-40页 |
2.1 自噬概述 | 第32-33页 |
2.2 自噬的分类 | 第33-34页 |
2.3 自噬的形成过程 | 第34-35页 |
2.4 自噬的功能 | 第35页 |
2.5 自噬相关信号调控通路 | 第35-38页 |
2.6 自噬与神经变性疾病 | 第38-40页 |
3 中医学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40-50页 |
3.1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中医学病名归属 | 第40页 |
3.2 中医学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因病机认识 | 第40-44页 |
3.3 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进展 | 第44-50页 |
实验研究 | 第50-80页 |
第一部分 夹脊电针对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疾病进程和行为学的影响 | 第50-5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50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0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50-51页 |
1.4 引物序列 | 第5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2.1 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的鉴定 | 第51页 |
2.2 动物分组和处置方法 | 第51-52页 |
2.3 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发病和疾病进展的评估 | 第52-53页 |
3 统计方法 | 第53页 |
4 结果 | 第53-59页 |
4.1 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的鉴定 | 第53-54页 |
4.2 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的表型特征 | 第54页 |
4.3 夹脊电针对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疾病进程和行为学的影响 | 第54-59页 |
第二部分 夹脊电针对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 | 第59-6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59页 |
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59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59-6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2.1 动物分组和处置方法 | 第60页 |
2.2 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及计数 | 第60-61页 |
2.3 电镜观察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 | 第61-6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2-66页 |
3.1 各组小鼠腰髓前角HE染色结果 | 第62-64页 |
3.2 各组小鼠腰髓前角尼氏染色结果 | 第64页 |
3.3 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腰髓前角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 | 第64-66页 |
第三部分 夹脊电针对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腰髓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 第66-8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6-67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66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6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66-6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7-72页 |
2.1 分组方法 | 第67页 |
2.2 各组处置 | 第67页 |
2.3 免疫组化法 | 第67-68页 |
2.4 免疫印迹法 | 第68-7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2-80页 |
3.1 免疫组化 | 第72-75页 |
3.2 免疫印迹 | 第75-80页 |
讨论 | 第80-94页 |
1 ALS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80-83页 |
1.1 ALS离体模型 | 第80-81页 |
1.2 ALS在体模型 | 第81-83页 |
2 针刺方案的选择依据 | 第83-86页 |
2.1 针刺方案的理论基础 | 第83-84页 |
2.2 夹脊穴选取依据 | 第84-85页 |
2.3 电针法电针输出频率的选择 | 第85-86页 |
3 夹脊电针对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影响 | 第86-87页 |
4 夹脊电针对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 | 第87-88页 |
5 hSOD1与ALS | 第88-90页 |
6 LC3蛋白与ALS | 第90-91页 |
7 Beclin1与ALS | 第91-92页 |
8 不足和展望 | 第92-94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12页 |
附图 | 第112-121页 |
个人简历 | 第12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