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试验观测与检定论文

基于健康监测的斜拉桥基准模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2-1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1.4 难点和创新点第13-15页
        1.4.1 本文的难点第13-14页
        1.4.2 本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建立基准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第15-29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斜拉桥初始平衡构型确定方法第15-20页
        2.2.1 斜拉索的模拟及修正方法第15-19页
        2.2.2 预拱度修正方法第19页
        2.2.3 斜拉桥的几何非线性第19-20页
    2.3 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第20-28页
        2.3.1 模型常用修正方法概述第20-22页
        2.3.2 设计参数型修正法第22-26页
        2.3.3 基于Bayesian的模型修正第26-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斜拉桥初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9-38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芜湖长江大桥概况第29-32页
        3.2.1 主桥结构概况第29-30页
        3.2.2 主桥结构体系第30-32页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2-34页
        3.3.1 结构各部分的模拟第32页
        3.3.2 边界条件的模拟第32-33页
        3.3.3 材料参数第33-34页
    3.4 芜湖长江大桥完整的空间有限元模型第34-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斜拉桥的有限元模型调整和修正第38-61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初始模型的调整第38-54页
        4.2.1 斜拉索索力调整第38-44页
        4.2.2 斜拉桥预拱度调整第44-50页
        4.2.3 斜拉桥的几何非线性分析第50-54页
    4.3 基于模态参数灵敏度修正第54-60页
        4.3.1 动力特性试验第54页
        4.3.2 有限元基准模型自振特性第54-55页
        4.3.3 实测频率与模型计算频率对比分析第55-56页
        4.3.4 有限元模型修正第56-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斜拉桥基准模型的验证第61-94页
    5.1 试验简介第61-63页
        5.1.1 静载试验第61-62页
        5.1.2 动载试验第62-63页
    5.2 静载试验值与模型计算值对比第63-87页
        5.2.1 钢桁架上弦节点挠度值比较第63-75页
        5.2.2 静力作用下索力值比较第75-78页
        5.2.3 桥塔变位比较第78页
        5.2.4 静载作用下主梁应力比较第78-87页
    5.3 动载试验值与模型计算值对比第87-92页
        5.3.1 钢桁架动挠度值比较第87-88页
        5.3.2 钢桁架竖向半振幅比较第88-90页
        5.3.3 钢桁架横向半振幅比较第90-92页
    5.4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6.1 结论第94页
    6.2 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附录第101-110页
    附录一 基于模态参数灵敏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流程图第101-102页
    附录二 调整后 10第102-104页
    附录三 调整后 11第104-106页
    附录四 中孔加载轮位布置图第106-107页
    附录五 边孔、边中孔加载轮位布置图第107-108页
    附录六 公路路面四车道加载布置图第108-109页
    附录七 公路路面一车道加载布置图第109-11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P柔性薄膜复合电极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施工监控及日照温度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