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

亚当·斯密“同情”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引言第7-14页
    1.1 选题背景第7-8页
    1.2 选题意义第8-9页
        1.2.1 理论意义第8页
        1.2.2 现实意义第8-9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2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9-10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页
    1.5 重难点及创新点第13-14页
2.亚当·斯密同情思想产生的背景及渊源第14-17页
    2.1 时代背景第14-15页
    2.2 思想渊源第15-17页
        2.2.1 弗朗西斯·哈奇森的道德情感理论第15-16页
        2.2.2 大卫·休谟的同情理论第16-17页
3.亚当·斯密同情思想解析第17-30页
    3.1 道德产生的基础第17-22页
        3.1.1 同情理论第17-20页
        3.1.2 人性思想第20-22页
    3.2 道德行为的判断标准第22-26页
        3.2.1 公正的旁观者理论第22-24页
        3.2.2 合宜性理论第24页
        3.2.3 良心论第24-25页
        3.2.4 责任感第25-26页
    3.3 道德行为的升华第26-30页
        3.3.1 仁慈第26-27页
        3.3.2 正义第27-28页
        3.3.3 谨慎第28页
        3.3.4 自制第28-30页
4.亚当·斯密同情思想的理论价值及局限性第30-34页
    4.1 斯密同情思想的理论价值第30-32页
        4.1.1 丰富了情感主义伦理学第30-31页
        4.1.2 提出了道德行为的判断标准第31页
        4.1.3 构建了美德体系的基础第31-32页
    4.2 斯密同情思想的局限性第32-34页
        4.2.1 道德判断标准的片面性第32-33页
        4.2.2 把道德的起源仅仅归于同情第33-34页
5.亚当·斯密同情思想的当代价值第34-43页
    5.1 同情有利于个人品德的培养第34-40页
        5.1.1 同情有利于培育人的道德感情第34-36页
        5.1.2 同情有利于提升人的道德理性第36-38页
        5.1.3 同情有利于完善人的道德品质第38-40页
    5.2 同情有利于社会公德的践行第40-43页
        5.2.1 同情有利于维护社会底线道德第40-41页
        5.2.2 同情有利于建立自律型道德理论体系第41-43页
6.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47-48页
致谢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胰腺癌患者血浆预后相关micro-RNA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代谢肿瘤负荷联合血清CA19-9预测根治性胰腺导管腺癌术后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