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临床研究 | 第13-41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1.3 统计学方法 | 第16页 |
1.2 结果 | 第16-28页 |
1.2.1 一般资料情况 | 第16-17页 |
1.2.2 影响静脉溶栓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 第17-22页 |
1.2.3 影响静脉溶栓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第22-28页 |
1.3 讨论 | 第28-36页 |
1.3.1 年龄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 第28-29页 |
1.3.2 卒中严重程度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 第29-30页 |
1.3.3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 第30-31页 |
1.3.4 血压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 第31-32页 |
1.3.5 既往糖尿病史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 第32-33页 |
1.3.6 卒中-溶栓给药时间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 第33页 |
1.3.7 房颤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 第33-34页 |
1.3.8 TOAST病因分型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 第34-35页 |
1.3.9 既往卒中病史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 第35-36页 |
1.3.10 溶栓前INR值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 第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第2章 综述 | 第41-51页 |
2.1 溶栓疗法的理论依据—缺血半暗带和再通理论 | 第41-42页 |
2.2 溶栓治疗的主要途径 | 第42-44页 |
2.2.1 静脉溶栓 | 第42页 |
2.2.2 动脉溶栓 | 第42-43页 |
2.2.3 动静脉联合溶栓 | 第43-44页 |
2.3 溶栓治疗的预后评估 | 第44页 |
2.4 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 第44-45页 |
2.4.1 颅内出血 | 第44-45页 |
2.4.2 再灌注损伤 | 第45页 |
2.4.3 血管再闭塞 | 第45页 |
2.5 溶栓治疗的影像学评价及对溶栓的影响 | 第45-46页 |
2.6 问题与展望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附录A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 第52-53页 |
附录B 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导师简介 | 第56-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6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