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选题背景与课题意义 | 第14-16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1.2 课题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 第16-21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8-21页 |
1.3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1.3.1 核心概念 | 第21-22页 |
1.3.2 农村空心化发展所涉及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1.4 研究对象、及思路与方法 | 第25-27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农村空心化发展的成因分析 | 第28-32页 |
2.1 体制与制度因素 | 第28-29页 |
2.2 经济与社会因素 | 第29-30页 |
2.2.1 农村资源与环境因素边际效益低 | 第29页 |
2.2.2 农村居民的主体意识水平与故土情结 | 第29-30页 |
2.3 法制与管理因素 | 第30-32页 |
2.3.1 三农相关的法制建设滞后 | 第30-31页 |
2.3.2 农村、农业建设规划管理失当,审批制度管理不健全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空心村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32-35页 |
3.1 正面影响 | 第32-33页 |
3.1.1 农民增收途径丰富,生活状况有所改善,素质得到提升 | 第32页 |
3.1.2 促进资源配置,加速社会变迁 | 第32-33页 |
3.2 负面影响 | 第33-35页 |
3.2.1 农村资源流失、养老危机产生、治安状况恶化 | 第33页 |
3.2.2 农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住房、宅基地闲置荒废 | 第33-34页 |
3.2.3 村庄布局混乱、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发生恶化 | 第34页 |
3.2.4 农村基础教育陷入困境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空心村治理模式的相关概念及研究进程 | 第35-40页 |
4.1 空心村治理模式概念 | 第35-37页 |
4.2 空心村治理模式研究历程 | 第37-40页 |
第五章 建设乡“空心村”问题现状分析 | 第40-46页 |
5.1 全乡整体概述 | 第40-41页 |
5.2 建设乡“空心村”形成的相关具体要素情况调查 | 第41-46页 |
5.2.1 调查对象村人口基本情况 | 第41-44页 |
5.2.2 调查对象村闲置房屋情况调查表 | 第44页 |
5.2.3 调查对象村三农基建情况 | 第44-46页 |
第六章 建设乡空心村治理模式探讨 | 第46-50页 |
6.1 基建建设导向型模式-天兴村为例 | 第46-47页 |
6.1.1 天兴村基本状况 | 第46页 |
6.1.2 天兴村空心村问题综合治理对策 | 第46-47页 |
6.1.3 相关政策建议 | 第47页 |
6.2 智力引进导向型模式-群力村为例 | 第47-48页 |
6.2.1 群力村基本状况 | 第47-48页 |
6.2.2 群力村规划与治理对策 | 第48页 |
6.2.3 相关政策建议 | 第48页 |
6.3 产业转型导向型模式-建设村为例 | 第48-50页 |
6.3.1 建设村基本状况 | 第48-49页 |
6.3.2 建设村规划与治理对策 | 第49页 |
6.3.3 相关政策建议 | 第49-50页 |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