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水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水路运输经济论文--地方水路运输经济论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评价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4-15页
    1.4 论文创新之处第15页
    1.5 论文的主体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研究现状及相关概念和理论第17-24页
    2.1 研究现状综述第17-20页
        2.1.1 国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2.1.2 国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2.2 论文相关概念和理论介绍第20-24页
        2.2.1 物流信息化第20页
        2.2.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第20页
        2.2.3 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第20-21页
        2.2.4 第三利润源理论第21-22页
        2.2.5 第四方物流理论第22-23页
        2.2.6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3页
        2.2.7 可用性用户体验理论第23-24页
第三章 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24-38页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4-25页
    3.2 评价方法第25-30页
        3.2.1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25-27页
        3.2.2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第27页
        3.2.3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第27页
        3.2.4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第27-30页
    3.3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30-38页
        3.3.1 评级指标体系设计第30-31页
        3.3.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说明第31-32页
        3.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第32-36页
        3.3.4 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评价模型第36-38页
第四章 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评价结果第38-50页
    4.1 问卷调查的对象选择第38-40页
    4.2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第40页
    4.3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40-43页
        4.3.1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第40-41页
        4.3.2 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第41-43页
    4.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第43-45页
    4.5 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存在的问题第45-47页
        4.5.1 平台功能尚需进一步完善第45-46页
        4.5.2 平台信息的时效性严重不足第46页
        4.5.3 平台的知名度需进一步提高第46页
        4.5.4 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第46页
        4.5.5 平台缺乏自身的特色第46-47页
    4.6 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的完善建议第47-50页
        4.6.1 重视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第47页
        4.6.2 重点完善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功能第47-48页
        4.6.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知名度第48-49页
        4.6.4 设置用户反馈板块,加强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沟通第49页
        4.6.5 努力形成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的品牌效应第49-50页
第五章 结语第50-51页
    5.1 总结第50页
    5.2 未来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5-56页
附录 1第56-58页
附录 2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信息隐藏的图像保护算法研究
下一篇:C公司生产员工职业健康的影响因素及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