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序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对商标淡化的基本认识 | 第9-18页 |
第一节 淡化的内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淡化与混淆 | 第11-16页 |
一、直接混淆 | 第12-13页 |
二、间接混淆 | 第13-14页 |
三、对TRIPs第16条第三款解读之争 | 第14-16页 |
第三节 淡化与联想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现行反淡化规则的解读和分析 | 第18-31页 |
第一节 《商标法》规范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反淡化相关司法解释 | 第20-22页 |
一、司法解释中的淡化 | 第20页 |
二、“混淆”与“误导公众”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具体实践 | 第22-29页 |
一、驰名商标所在类别与争议商标所在类别 | 第23-27页 |
二、《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三款适用的理解 | 第27-29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我国反淡化制度的新思考 | 第31-42页 |
第一节 反淡化的对象 | 第31-35页 |
一、驰名商标的认定 | 第31-32页 |
二、美国司法实践 | 第32-33页 |
三、欧洲司法实践 | 第33-34页 |
四、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所在类别与驰名商标所在类别不相同不近似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淡化:构成商标侵权 | 第37-42页 |
一、司法现状 | 第37-38页 |
二、驰名商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 第38-40页 |
三、小结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