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VO_2的晶体结构 | 第10-13页 |
1.3 VO_2的能带结构 | 第13-14页 |
1.4 VO_2的典型物性 | 第14-15页 |
1.5 VO_2的应用前景 | 第15-17页 |
1.5.1 光学和电学开关 | 第16页 |
1.5.2 光存储材料 | 第16页 |
1.5.3 红外脉冲激光辐射保护涂料 | 第16页 |
1.5.4 智能窗 | 第16-17页 |
1.6 VO_2的制备方法 | 第17-19页 |
1.6.1 水热合成法 | 第17页 |
1.6.2 氧化还原法 | 第17-18页 |
1.6.3 溶胶凝胶法 | 第18页 |
1.6.4 热分解法 | 第18页 |
1.6.5 化学沉淀法 | 第18-19页 |
1.7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表征测试手段 | 第20-27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0-21页 |
2.2 水热合成法制备VO_2粉体 | 第21-22页 |
2.3 表征与测试手段 | 第22-26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2页 |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22页 |
2.3.3 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22-23页 |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3页 |
2.3.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3-24页 |
2.3.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4页 |
2.3.7 紫外和可见光光谱(UV) | 第24页 |
2.3.8 光致发光谱(PL) | 第24-25页 |
2.3.9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 | 第25页 |
2.3.10 四探针法测电阻 | 第25-26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VO_2(A),VO_2(B)和VO_2(M)的制备和表征 | 第27-51页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3.2 实验方法及制备过程 | 第28页 |
3.3 VO_2(A)纳米粉体的表征 | 第28-44页 |
3.3.1 VO_2(A)的XPS分析 | 第28-29页 |
3.3.2 V_2O_5与草酸摩尔比对制备VO_2(A)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3 反应时间对制备VO_2(A)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4 VO_2(A)形貌及形成机理分析 | 第31-35页 |
3.3.5 VO_2(A)的相转变特性 | 第35-37页 |
3.3.6 VO_2(A)的电学特性 | 第37-39页 |
3.3.7 VO_2(A)的光学特性 | 第39-44页 |
3.4 VO_2(B)纳米粉体的表征 | 第44-46页 |
3.4.1 VO_2(B)的拉曼分析 | 第44-45页 |
3.4.2 VO_2(B)的UV与PL分析 | 第45-46页 |
3.5 VO_2(M)纳米粉体的制备和表征 | 第46-48页 |
3.6 VO_2(A)与VO_2(B)的循环伏安特性 | 第48-51页 |
第四章 掺杂VO_2(M)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51-57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掺硼(B~(3+))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和表征 | 第51-54页 |
4.3 掺钨(W~(6+))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和表征 | 第54-57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