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锂硫电池体系概述 | 第14-16页 |
1.2.1 锂硫电池的历史 | 第14页 |
1.2.2 锂硫电池容量衰减机制 | 第14-15页 |
1.2.3 硫正极材料的改性 | 第15-16页 |
1.3 硫化锂正极概述 | 第16-18页 |
1.3.1 硫化锂正极材料简介 | 第16-17页 |
1.3.2 硫化锂正极材料的活化过程及其机理 | 第17-18页 |
1.4 硫化锂正极研究现状 | 第18-27页 |
1.4.1 硫化锂-金属复合材料 | 第18-21页 |
1.4.2 硫化锂-碳基复合材料 | 第21-27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0-36页 |
2.1 材料的制备合成 | 第30-32页 |
2.1.1 原料和试剂 | 第30-31页 |
2.1.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 材料表征方法与仪器 | 第32-34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仪(X-Ray Diffraction) | 第32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 第32-33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ectron Microscope) | 第33页 |
2.2.4 热重分析仪(Thermogravimetry) | 第33页 |
2.2.5 全自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BET) | 第33页 |
2.2.6 拉曼光谱仪 (Raman) | 第33-34页 |
2.2.7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 第34页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4-36页 |
2.3.1 电极的制备 | 第34页 |
2.3.2 电池的组装 | 第34-35页 |
2.3.3 电性能测试系统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石墨烯气凝胶负载Li_2S@Li_3PS_4复合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6-49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3.3.1 滴加前的形貌结构表征 | 第38-42页 |
3.3.2 滴加后所得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表征 | 第42-43页 |
3.3.3 复合材料的电性能表征 | 第43-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原位反应制备石墨烯气凝胶负载纳米硫化锂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9-62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61页 |
4.3.1 XRD测试数据 | 第50-51页 |
4.3.2 TGA测试数据 | 第51-52页 |
4.3.3 BET测试数据 | 第52-55页 |
4.3.4 SEM测试数据 | 第55-56页 |
4.3.5 TEM&HRTEM测试数据 | 第56页 |
4.3.6 XPS测试数据 | 第56-57页 |
4.3.7 电化学性能测试数据 | 第57-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一步溶剂热法制备石墨烯负载高结晶度纳米硫化锂复合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2-72页 |
5.1 引言 | 第62-63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3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70页 |
5.3.1 XRD测试数据 | 第63-64页 |
5.3.2 BET测试数据 | 第64-65页 |
5.3.3 SEM测试数据 | 第65-66页 |
5.3.4 TEM测试数据 | 第66-67页 |
5.3.5 电性能测试数据 | 第67-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6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专利、科技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