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文物数字化建模的网格模型孔洞修补算法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1-15页 | 
| 1.2.1 三维模型孔洞修补算法 | 第11-14页 | 
| 1.2.2 三维模型特征增强算法 | 第14-15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文物网格模型的获取与预处理 | 第20-30页 | 
| 2.1 引言 | 第20页 | 
| 2.2 三维网格模型 | 第20-21页 | 
| 2.3 三维网格模型数据获取方式 | 第21-23页 | 
| 2.4 三维网格模型预处理 | 第23-27页 | 
| 2.4.1 三维网格模型去噪 | 第23-25页 | 
| 2.4.2 三维网格模型简化 | 第25-27页 | 
| 2.5 隐式曲面拟合技术 | 第27-29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基于泊松方程的孔洞修补 | 第30-48页 | 
| 3.1 引言 | 第30页 | 
| 3.2 问题描述 | 第30-31页 | 
| 3.2.1 孔洞成因 | 第30-31页 | 
| 3.2.2 孔洞分类 | 第31页 | 
| 3.3 基于泊松方程的孔洞修补算法 | 第31-40页 | 
| 3.3.1 算法基本流程 | 第32-33页 | 
| 3.3.2 孔洞识别 | 第33页 | 
| 3.3.3 孔洞边界预处理 | 第33-34页 | 
| 3.3.4 基于泊松方程的隐式曲面拟合 | 第34-38页 | 
| 3.3.5 孔洞补丁生成 | 第38页 | 
| 3.3.6 孔洞补丁缝合 | 第38-40页 |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 3.4.1 实验数据及实验设计 | 第40-41页 | 
| 3.4.2 实验结果及对比 | 第41-4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基于法向调整的自适应显著特征增强 | 第48-56页 | 
| 4.1 引言 | 第48页 | 
| 4.2 基于法向调整的自适应特征增强算法 | 第48-53页 | 
| 4.2.1 算法基本流程 | 第48-49页 | 
| 4.2.2 特征选择 | 第49-51页 | 
| 4.2.3 特征增强 | 第51-53页 |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 4.3.1 实验数据及实验设计 | 第53页 | 
| 4.3.2 实验结果及对比 | 第53-5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孔洞修补在秦俑文物数字化中的应用 | 第56-64页 | 
| 5.1 秦俑文物数字化建模背景 | 第56-57页 | 
| 5.2 文物数字化修复研究及问题分析 | 第57页 | 
| 5.3 孔洞修补在秦俑文物数字化中的应用 | 第57-62页 | 
| 5.3.1 秦俑文物数据特殊性 | 第57-58页 | 
| 5.3.2 秦俑文物网格模型孔洞修补 | 第58-60页 | 
| 5.3.3 秦俑文物网格模型特征增强 | 第60-62页 | 
| 5.4 本章总结 | 第62-6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6.1 工作总结 | 第64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