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结晶器保护渣简介 | 第10-16页 |
1.1.1 保护渣的发展 | 第10页 |
1.1.2 保护渣的组成及功能 | 第10-13页 |
1.1.3 保护渣的主要理化性能及其与成分的关系 | 第13-15页 |
1.1.4 保护渣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 保护渣与宽厚板坯表面裂纹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2.1 铸坯表面裂纹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2 保护渣性能对铸坯质量的影响 | 第18页 |
1.2.3 不同钢种对保护渣使用性能的要求 | 第18-19页 |
1.2.4 不同连铸速度对保护渣性能的要求 | 第19-20页 |
1.3 16MnD-R钢表面裂纹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3.1 16MnD-R钢凝固特性 | 第20-21页 |
1.3.2 16MnD-R钢表面裂纹研究进展 | 第21页 |
1.3.3 16MnD-R钢用保护渣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4.2 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2 企业 16MnD-R钢连铸坯裂纹缺陷分析 | 第24-34页 |
2.1 16MnD-R钢的裂纹倾向性 | 第24-26页 |
2.1.1 16MnD-R钢的现场取样 | 第24页 |
2.1.2 缺陷钢样的金相分析 | 第24-26页 |
2.2 影响 16MnD-R钢板坯产生表面裂纹的主要因素 | 第26-30页 |
2.2.1 铸坯的成分波动 | 第26-28页 |
2.2.2 铸机参数对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3 保护渣对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 16MnD-R钢对保护渣的性能要求 | 第30-32页 |
2.3.1 16MnD-R钢用保护渣原渣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2.3.2 对原渣熔化温度及粘度的要求 | 第31页 |
2.3.3 对原渣结晶温度的要求 | 第31页 |
2.3.4 对原渣结晶率的要求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实验渣样调节制度及渣样熔点的理论计算 | 第34-42页 |
3.1 保护渣成分设计原理 | 第34-35页 |
3.2 实验渣样的配制 | 第35-38页 |
3.2.1 渣样调配制度 | 第35页 |
3.2.2 渣样配制过程 | 第35-36页 |
3.2.3 渣样成分调节结果 | 第36-38页 |
3.3 渣样熔化特性 | 第38-40页 |
3.3.1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3.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40页 |
3.4 渣样熔点的理论计算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保护渣主要理化性能研究 | 第42-54页 |
4.1 保护渣理化性能的实验测定 | 第42-46页 |
4.1.1 保护渣熔点实验测定 | 第42-43页 |
4.1.2 保护渣粘度实验测定 | 第43-45页 |
4.1.3 保护渣结晶率实验测定 | 第45-46页 |
4.2 渣样熔化温度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46-49页 |
4.2.1 渣样熔化温度的测定结果 | 第46-47页 |
4.2.2 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3 渣样粘度结果及分析 | 第49-52页 |
4.4 渣样结晶率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保护渣成分优化及结晶相物相研究 | 第54-60页 |
5.1 保护渣各理化性能优化指标 | 第54页 |
5.2 各渣样主要理化性能综合分析 | 第54-56页 |
5.2.1 渣样熔化温度 | 第54-55页 |
5.2.2 渣样粘度 | 第55页 |
5.2.3 渣样结晶特性 | 第55-56页 |
5.3 保护渣结晶相的物相分析 | 第56-57页 |
5.4 优化渣样与 16MnD-R钢的匹配 | 第57-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4页 |
6.1 结论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