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第一章 IPO监管制度理论概述 | 第16-25页 |
第一节 IPO监管制度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一、IPO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IPO监管制度的界定 | 第17-18页 |
三、IPO监管必要性分析 | 第18页 |
第二节 IPO审核制度理论辨析 | 第18-25页 |
一、核准制 | 第18-21页 |
二、注册制 | 第21-23页 |
三、二元对立的误解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中国证监会IPO监管制度缺陷分析 | 第25-36页 |
第一节 证监会IPO审核监管的缺陷 | 第25-29页 |
一、发行审核委员会运作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二、发行审核与上市审核重叠 | 第27-28页 |
三、审核程序效率低下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证监会IPO持续性监管的缺陷 | 第29-32页 |
一、证监会监管与自律组织监管重叠 | 第29-30页 |
二、证监会监管执法力度不足 | 第30-31页 |
三、证监会监管的功能局限 | 第31-32页 |
第三节 证监会IPO监管权的约束缺陷 | 第32-36页 |
一、法律责任义务较轻 | 第32-33页 |
二、缺乏有效监督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注册制改革下证监会IPO监管结构重整 | 第36-47页 |
第一节 重构IPO审核内容 | 第36-38页 |
第二节 重构IPO监管主体分工 | 第38-43页 |
一、确立监管主体分工原则 | 第38-40页 |
二、IPO审核权下放到证券交易所 | 第40-41页 |
三、部分监管权分离到中介及服务组织 | 第41-42页 |
四、证监会对审核权的间接监管 | 第42-43页 |
第三节 重构证监会IPO监管方式 | 第43-47页 |
一、证监会监管转型的必要性 | 第43-45页 |
二、证监会IPO监管职能的转变 | 第45页 |
三、区分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监管重点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注册制改革下证监会IPO信息披露监管与退市监管 | 第47-55页 |
第一节 IPO监管以信息披露制度为核心 | 第47-51页 |
一、信息披露制度概述 | 第47-49页 |
二、坚持信息披露基本原则 | 第49-50页 |
三、健全虚假信息披露的惩罚机制 | 第50-51页 |
第二节 优化退市监管 | 第51-55页 |
一、优化退市监管的必要性 | 第51-53页 |
二、完善退市机制与监管 | 第53-54页 |
三、完善上市公司退市的后续监管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注册制改革下证监会IPO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55-65页 |
第一节 完善证监会IPO监管立法的总体思路 | 第55-58页 |
一、《证券法》修订草案的指导思想 | 第55-57页 |
二、明确证监会监管部门的司法监督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完善证监会IPO监管执法的具体措施 | 第58-61页 |
一、强化证监会IPO监管执法权 | 第58-59页 |
二、积极行使违法案件调查权 | 第59-60页 |
三、构建行政监管程序体系 | 第60页 |
四、加强违法处罚与市场禁入措施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完善证监会IPO监管权的约束机制 | 第61-65页 |
一、加强和规范内部监督 | 第62-63页 |
二、明确证监会监管人员的法律责任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