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周期结构的振动行为与隔振性能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2.1 周期结构的振动特性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周期结构振动带隙特性研究方法述评 | 第18-20页 |
1.2.3 谱元法述评以及将其应用于周期结构振动带隙研究的想法 | 第20-2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采用谱元法建立周期结构基本构件动力学模型 | 第26-53页 |
2.1 杆单元谱动力学方程 | 第26-28页 |
2.2 扭转轴单元谱动力学方程 | 第28页 |
2.3 梁单元谱动力学方程 | 第28-32页 |
2.3.1 Euler-Bernoulli梁单元 | 第28-30页 |
2.3.2 Timoshenko梁单元 | 第30-32页 |
2.4 压电梁单元谱动力学方程 | 第32-38页 |
2.4.1 拉伸分量 | 第33-34页 |
2.4.2 扭转分量 | 第34页 |
2.4.3 x-y面内弯曲分量 | 第34-37页 |
2.4.4 x-z面内弯曲分量 | 第37-38页 |
2.5 板单元谱动力学方程 | 第38-49页 |
2.5.1 面外振动 | 第39-47页 |
2.5.2 面内振动 | 第47-49页 |
2.6 铰单元谱动力学方程 | 第49-52页 |
2.6.1 二参数铰单元 | 第50-51页 |
2.6.2 五参数铰单元 | 第51-5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平面周期杆系结构振动行为和隔振性能研究 | 第53-71页 |
3.1 周期杆-铰结构 | 第53-56页 |
3.1.1 整体结构谱刚度矩阵 | 第53-54页 |
3.1.2 振动行为和隔振性能研究 | 第54-56页 |
3.2 周期桁架结构 | 第56-62页 |
3.2.1 整体结构谱刚度矩阵 | 第57-58页 |
3.2.2 振动行为和隔振性能研究 | 第58-62页 |
3.3 平面点阵结构 | 第62-70页 |
3.3.1 整体结构谱刚度矩阵 | 第62-64页 |
3.3.2 振动行为和隔振性能研究 | 第64-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空间Kagome结构振动行为和隔振性能研究 | 第71-80页 |
4.1 引言 | 第71-72页 |
4.2 建立空间Kagome结构的运动方程 | 第72-74页 |
4.2.1 三维梁单元的谱刚度矩阵 | 第72-73页 |
4.2.2 整体结构的运动方程 | 第73-74页 |
4.3 空间Kagome结构的振动行为和隔振性能研究 | 第74-79页 |
4.3.1 结果验证 | 第74-75页 |
4.3.2 振动带隙特性分析 | 第75-78页 |
4.3.3 其它类型的Kagome结构研究 | 第78-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压电材料周期结构振动带隙及其缺陷态研究 | 第80-92页 |
5.1 压电梁模型的建立 | 第80-83页 |
5.1.1 二维压电梁单元 | 第80-81页 |
5.1.2 三维压电梁单元 | 第81-82页 |
5.1.3 压电梁结果验证 | 第82-83页 |
5.2 含二维压电梁的平面点阵结构研究 | 第83-87页 |
5.2.1 振动带隙特性分析 | 第83-85页 |
5.2.2 缺陷态分析 | 第85-87页 |
5.3 含三维压电梁的空间Kagome结构研究 | 第87-91页 |
5.3.1 振动带隙特性分析 | 第87-90页 |
5.3.2 缺陷态分析 | 第90-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周期平板结构的振动行为和隔振性能研究 | 第92-101页 |
6.1 引言 | 第92页 |
6.2 建立整体周期平板结构的运动方程 | 第92-93页 |
6.3 周期平板结构的振动带隙特性分析 | 第93-100页 |
6.3.1 参数mend的确定 | 第93-94页 |
6.3.2 周期Kirchhoff板研究 | 第94-97页 |
6.3.3 周期Mindlin板研究 | 第97-10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7章 周期波纹夹芯结构振动传播和隔振性能研究 | 第101-111页 |
7.1 引言 | 第101-102页 |
7.2 建立波纹夹芯板整体结构的运动方程 | 第102-104页 |
7.3 波纹夹芯结构的振动传播和隔振性能研究 | 第104-109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结论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1页 |
附录 | 第121-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5-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个人简历 | 第129-130页 |
攻读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学位期间研究内容简介 | 第130-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