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的DSP控制系统设计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1-13页 |
| 1.2.1 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及现状 | 第11页 |
| 1.2.2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的研究热点 | 第11-13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相关技术 | 第15-28页 |
| 2.1 无刷直流电机的组成结构 | 第15-17页 |
| 2.1.1 无刷直流电机本体结构 | 第15-16页 |
| 2.1.2 转子位置检测电路 | 第16页 |
| 2.1.3 电子换相电路 | 第16-17页 |
| 2.2 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 2.3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8-20页 |
| 2.3.1 电压方程 | 第18-20页 |
| 2.3.2 转矩方程 | 第20页 |
| 2.3.3 运动方程 | 第20页 |
| 2.4 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的相关技术 | 第20-27页 |
| 2.4.1 转子位置检测技术 | 第21-24页 |
| 2.4.2 启动技术 | 第24-27页 |
| 2.4.3 PWM控制技术 | 第2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28-35页 |
| 3.1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28-29页 |
| 3.1.1 电流检测 | 第28页 |
| 3.1.2 电压检测 | 第28-29页 |
| 3.1.3 位置检测 | 第29页 |
| 3.2 PID调节技术 | 第29-30页 |
| 3.3 主控芯片 | 第30-34页 |
| 3.3.1 控制芯片的选择 | 第30-31页 |
| 3.3.2 事件管理器模块EV | 第31页 |
| 3.3.3 比较单元生成PWM波 | 第31-33页 |
| 3.3.4 其他片上外设 | 第33-3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35-46页 |
| 4.1 硬件平台总体结构 | 第35-36页 |
| 4.2 DSP外围电路的设计 | 第36-38页 |
| 4.2.1 电源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 4.2.2 串口电路设计 | 第37页 |
| 4.2.3 PWM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 4.2.4 JTAG下载口电路 | 第38页 |
| 4.3 驱动电路设计 | 第38-42页 |
| 4.3.1 逆变电路设计 | 第39-40页 |
| 4.3.2 驱动器选型 | 第40-41页 |
| 4.3.3 驱动电路设计 | 第41-42页 |
| 4.4 隔离电路设计 | 第42页 |
| 4.5 检测电路设计 | 第42-45页 |
| 4.5.1 转子位置信号检测电路 | 第42-44页 |
| 4.5.2 电流采样电路 | 第44-45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46-52页 |
| 5.1 软件开发环境的介绍 | 第46页 |
| 5.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46-51页 |
| 5.2.1 主程序模块 | 第47页 |
| 5.2.2 启动子程序 | 第47页 |
| 5.2.3 转子位置捕捉中断 | 第47-50页 |
| 5.2.4 转速PI调节子程序 | 第50页 |
| 5.2.5 AD采样子程序 | 第50-51页 |
| 5.2.6 SCI通信子程序 | 第5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实测结果及分析 | 第52-58页 |
| 6.1 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 第52-53页 |
| 6.2 实验结果及波形 | 第53-57页 |
| 6.2.1 PWM波形 | 第53页 |
| 6.2.2 电机端电压波形 | 第53-54页 |
| 6.2.3 电机带载转速波形 | 第54-55页 |
| 6.2.4 由上位机控制速度可调波形 | 第55-57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58-60页 |
| 7.1 总结 | 第58页 |
| 7.2 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附录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