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

板房室内热湿环境及改善措施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1页
1 绪论第11-2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常规建筑热环境方面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特殊建筑热湿环境研究现状第16-18页
   ·研究方法第18-20页
     ·实验法第19页
     ·调查问卷法第19-20页
     ·数值模拟法第20页
   ·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第20页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第20-21页
     ·技术路线第20页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第20-21页
   ·本章小结第21-23页
2 人体热感觉理论第23-33页
   ·人体热调节第23-25页
     ·人体热平衡方程第23-24页
     ·对流换热量第24页
     ·辐射换热量第24-25页
     ·蒸发换热量第25页
   ·影响人体热感觉的因素第25-29页
     ·空气温度第25-26页
     ·平均辐射温度第26页
     ·相对湿度第26-27页
     ·风速第27页
     ·新陈代谢第27-28页
     ·服装第28-29页
   ·典型热环境下人体热反应第29-30页
     ·高温出汗环境第29-30页
     ·低温环境第30页
   ·板房与周围环境的热湿交换第30-32页
     ·外扰因素第31页
     ·内扰因素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板房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实测分析第33-55页
   ·测试目的第33页
   ·测试参数和使用仪器第33-35页
     ·室内外温度和湿度第33-35页
     ·表面温度第35页
   ·夏季灾区板房测试第35-41页
     ·测试时间及对象第35-36页
     ·测试方案第36页
     ·测试步骤第36-37页
     ·测试结果分析第37-41页
   ·建筑工地板房测试第41-48页
     ·测试时间及对象第41-43页
     ·测试结果分析第43-45页
     ·冬季测试结果分析第45-48页
   ·辐射作用分析第48-52页
     ·太阳辐射第48-51页
     ·夜间冷辐射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5页
4 板房居民居住环境与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第55-73页
   ·调研背景第55页
   ·调研目的第55页
   ·调研内容第55-56页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方法第56页
     ·问卷设计依据第56页
     ·问卷设计及内容第56页
     ·调查方法第56页
   ·调查范围第56页
   ·调查样本统计第56-57页
   ·灾区板房区调研情况分析第57-65页
     ·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第58页
     ·板房居住人数及人均面积第58-59页
     ·板房区生活设施情况第59-60页
     ·白天灾民在板房内的停留时间第60-61页
     ·板房内存在的主要问题第61页
     ·居住环境对精神状态的影响第61-62页
     ·居民饮食和睡眠变化第62-63页
     ·居住环境对患病及就医情况的影响第63-64页
     ·人们最不能忍受的问题第64-65页
   ·建筑板房区调研情况分析第65-71页
     ·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第66页
     ·被调查人员居住板房类别第66-67页
     ·板房内存在的问题和不能忍受的现象第67-68页
     ·板房居民睡眠情况第68页
     ·板房环境对居民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的影响第68-70页
     ·板房居民简单改善措施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5 板房建筑室内环境的模拟研究第73-89页
   ·板房模型的建立第73-81页
     ·网格的划分第73-75页
     ·选择求解器第75-76页
     ·湍流模型第76-78页
     ·辐射模型第78-80页
     ·求解方法第80-81页
     ·求解过程第81页
   ·板房夏季室内热环境模拟研究第81-84页
     ·模型的建立第81-82页
     ·简化假设第82页
     ·边界条件第82页
     ·封闭板房与敞开板房对比研究第82-84页
   ·板房冬季室内热环境模拟研究第84-87页
     ·模型建立第85页
     ·边界条件第85页
     ·有无内热源板房对比研究第85-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6 板房建筑室内环境的改善措施研究第89-111页
   ·板房本体改善第89-92页
     ·围护结构第89-91页
     ·板房朝向的选择第91-92页
   ·夏季改善措施第92-102页
     ·通风第92-95页
     ·遮阳第95-97页
     ·吊顶第97-99页
     ·夜间冷辐射利用第99-100页
     ·下垫面的利用第100-102页
   ·冬季改善措施第102-109页
     ·内热源第102-104页
     ·减弱夜间冷辐射第104-105页
     ·太阳辐射第105-107页
     ·吊顶第107-108页
     ·其他措施第108-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1-113页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11-112页
   ·后期工作展望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9页
附录第119-122页
 A. 灾区板房区夏季居住环境基本状况调查问卷第119-120页
 B. 灾区板房区居民冬季居住环境基本条件调查问卷第120-121页
 C. 建筑工地用板房调查问卷第121-122页
 D.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震损砖混结构灌浆复合加固修复技术及综合评价研究
下一篇: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编制体系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