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昆虫遗传学论文

黄斑弄蝶和玉带凤蝶线粒体基因组及蝶类系统发育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6页
    1.1 鳞翅目概述第9-13页
        1.1.1 黄斑弄蝶和玉带凤蝶简介第9-10页
        1.1.2 鳞翅目系统发育研究第10-13页
    1.2 蝶类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发展第13-14页
        1.2.1 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点第13页
        1.2.2 线粒体基因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第13-14页
    1.3 核基因及无翅基因(Wingless gene,wg)在系统发育中的研究第14-15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黄斑弄蝶和玉带凤蝶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及结构分析第16-3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6-19页
        2.1.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第16页
        2.1.2 实验方法第16-19页
    2.2 黄斑弄蝶全基因组结构分析第19-28页
        2.2.1 线粒体全序列的结构和碱基组成第19-21页
        2.2.2 蛋白质编码基因第21-22页
        2.2.3 核糖体RNA(rRNA)和转运RNA(tRNA)第22-27页
        2.2.4 非编码区域第27-28页
    2.3 玉带凤蝶全基因组结构分析第28-38页
        2.3.1 线粒体全序列的结构和碱基组成第28-31页
        2.3.2 蛋白质编码基因第31-32页
        2.3.3 tRNA基因和rRNA基因第32-37页
        2.3.4 AT富含区第37-38页
第三章 基于线粒体全序列基因及无翅基因构建的蝶类系统发育关系第38-5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3.1.1 物种的选取第38页
        3.1.2 实验方法-系统树的构建第38-39页
    3.2 结果第39-53页
    3.3 讨论第53-56页
        3.3.1 总科级分类单元的系统关系第53页
        3.3.2 科级分类单元的系统关系第53-54页
        3.3.3 科级分类单元的系统关系第54页
        3.3.4 科级分类单元的系统关系第54-56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4.1 结论第56-57页
    4.2 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6页
附录第66-8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研究
下一篇: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