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5-17页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2 我国“营改增”政策辨析 | 第17-21页 |
2.1 我国“营改增”的进程 | 第17-18页 |
2.2 建筑业“营改增”政策述评 | 第18-21页 |
2.2.1 征收率及预征率的规定 | 第18-19页 |
2.2.2 计税方法的可选择性 | 第19页 |
2.2.3 会计核算科目的复杂性 | 第19-21页 |
3 “营改增”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影响 | 第21-34页 |
3.1 建筑企业概况 | 第21-24页 |
3.1.1 建筑企业的特点及分类 | 第21-23页 |
3.1.2 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类型 | 第23-24页 |
3.2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承包模式的影响 | 第24-27页 |
3.2.1 EPC总承包模式适用高税率风险 | 第24页 |
3.2.2 增加BOT承包模式进项抵扣的难度 | 第24-26页 |
3.2.3 甲供材模式计税方法的选择 | 第26-27页 |
3.3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 第27-32页 |
3.3.1 上市建筑企业税负有所降低 | 第27-29页 |
3.3.2 收入、成本入账口径的变化使得利润减少 | 第29-30页 |
3.3.3 企业偿债风险增加 | 第30-32页 |
3.4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 第32-34页 |
3.4.1 合同管理难度增加 | 第32页 |
3.4.2 增加企业纳税申报的复杂性 | 第32-33页 |
3.4.3 “营改增”后发票管理的要求提高 | 第33-34页 |
4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对策 | 第34-38页 |
4.1 加强合同管理,优化承包经营模式 | 第34-35页 |
4.1.1 明细EPC项目,降低高税率风险 | 第34页 |
4.1.2 合理选择计税方法,降低企业税负 | 第34-35页 |
4.2 加强物资设备管理,提高企业资质水平 | 第35-36页 |
4.2.1 适度增加固定资产,提高进项税额抵扣率 | 第35页 |
4.2.2 提高企业资质及专业化水平 | 第35-36页 |
4.2.3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扩大企业规模 | 第36页 |
4.3 合理管控工程结算制度,规避税务风险和资金压力 | 第36-38页 |
4.3.1 调整工程结算制度,降低偿债风险 | 第36页 |
4.3.2 提高发票管理水平,规避税务风险 | 第36-37页 |
4.3.3 提高财税人员专业化程度,降低纳税申报难度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