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细微泥沙粒径对活性污泥MLVSS/MLSS的影响及预测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26页
    1.1 污水厂除砂系统运行现状第10-16页
        1.1.1 进水悬浮固体特性第10-12页
        1.1.2 沉砂池的除砂性能第12-15页
        1.1.3 初沉池的除砂性能第15-16页
    1.2 生化系统中细微泥沙的归趋特性及影响第16-20页
        1.2.1 细微泥沙的沉积第16-17页
        1.2.2 细微泥沙的悬浮第17-20页
    1.3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研究现状第20-24页
        1.3.1 经典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第21-22页
        1.3.2 ASM系列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第22-23页
        1.3.3 活性污泥无机固体累积模型第23-24页
    1.4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1.4.1 课题的提出第24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3 课题来源第25-26页
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26-32页
    2.1 试验条件第26-28页
        2.1.1 试验污水第26页
        2.1.2 试验细微泥沙第26-27页
        2.1.3 试验装置第27页
        2.1.4 运行参数第27-28页
    2.2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8-29页
        2.2.1 重点流域城市污水厂调研第28-29页
        2.2.2 不同粒径细微泥沙输入对活性污泥的影响第29页
        2.2.3 受细微泥沙影响的活性污泥性能恢复第29页
    2.3 测试指标与方法第29-30页
    2.4 污泥驯化与系统启动第30-32页
3 城市污水厂除砂系统及生化池运行现状调查与分析第32-42页
    3.1 进水悬浮固体特性第32-34页
        3.1.1 悬浮固体浓度第33页
        3.1.2 悬浮固体粒径第33-34页
    3.2 沉砂池除砂性能第34-37页
        3.2.1 沉砂池运行现状第34-36页
        3.2.2 沉砂池除砂性能分析第36-37页
    3.3 生化池运行现状第37-40页
        3.3.1 生化池活性污泥性质第38-39页
        3.3.2 生化池泥沙淤积现状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 不同粒径细微泥沙输入对活性污泥的影响过程及预测第42-56页
    4.1 活性污泥中细微泥沙的输入过程及对污泥性质的影响第42-47页
        4.1.1 活性污泥中细微泥沙的输入过程第42-44页
        4.1.2 对活性污泥浓度的影响第44-46页
        4.1.3 对活性污泥MLVSS/MLSS比值的影响第46-47页
    4.2 粒径对细微泥沙悬浮特性的影响第47-51页
        4.2.1 粒径对悬浮比的影响第47-49页
        4.2.2 不同粒径悬浮细微泥沙浓度的预测第49-50页
        4.2.3 预测结果的验证第50-51页
    4.3 细微泥沙输入过程活性污泥MLVSS/MLSS比值预测第51-54页
        4.3.1 预测模型构建第51-53页
        4.3.2 模型验证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5 受细微泥沙影响的活性污泥性能恢复过程及预测第56-68页
    5.1 活性污泥中细微泥沙的释放过程及对污泥性质的影响第56-60页
        5.1.1 活性污泥中细微泥沙的释放过程第56-58页
        5.1.2 对活性污泥浓度的影响第58-59页
        5.1.3 对活性污泥MLVSS/MLSS比值的影响第59-60页
    5.2 细微泥沙释放过程活性污泥MLVSS/MLSS比值预测第60-66页
        5.2.1 预测模型构建第60-61页
        5.2.2 模型验证第61-62页
        5.2.3 细微泥沙释放过程活性污泥系统恢复能力分析第62-66页
    5.3 本章小结第66-68页
6 结论与建议第68-70页
    6.1 结论第68-69页
    6.2 建议第69-70页
致谢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附录第78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78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高血压病中医虚实辨证分型与HRV关系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