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一、合情推理源流考 | 第13-21页 |
| (一) 皮尔士的假设推理 | 第13-15页 |
| (二) 汉森的发现模式 | 第15-17页 |
| (三) 哈尔曼和李普顿的最佳解释推理 | 第17-18页 |
| (四) 波利亚的合情推理 | 第18-21页 |
| 二、合情推理的具体形式 | 第21-32页 |
| (一) 基本归纳模式及其扩展 | 第21-24页 |
| (二) 类比推理 | 第24-26页 |
| (三) 比对推理 | 第26-27页 |
| (四) 溯因推理 | 第27-28页 |
| (五) 其它非逻辑思维形式 | 第28-32页 |
| 三、罪案侦缉中运用合情推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32-40页 |
| (一) 罪案侦缉的思维进程 | 第32-33页 |
| (二) 罪案侦缉中运用合情推理的必要性 | 第33-36页 |
| (三) 罪案侦缉中运用合情推理的可能性 | 第36-40页 |
| 四、罪案侦缉中运用合情推理典范——以克拉夫兹案为样本 | 第40-58页 |
| (一) 案情梗概 | 第40-41页 |
| (二) 调查细节与合情推理 | 第41-56页 |
| (三) 借助合情推理重建犯罪现场 | 第56-58页 |
| 五、罪案侦缉中运用合情推理的意义和要求 | 第58-65页 |
| (一) 合情推理的理论意义 | 第58-59页 |
| (二) 合情推理的实践意义 | 第59页 |
| (三) 罪案侦缉中运用合情推理的逻辑要求 | 第59-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