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证监会组织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国际证监会组织概述 | 第11-13页 |
(一) 国际证监会组织的历史发展 | 第11页 |
(二) 国际证监会组织的会员类别及入会程序 | 第11-12页 |
(三) 国际证监会组织的结构 | 第12-13页 |
(四) 国际证监会组织的特征 | 第13页 |
二、国际证监会组织的监管内容与监管方式 | 第13-15页 |
(一) 国际证监会组织的监管内容 | 第13-15页 |
1. 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 第14页 |
2. 对证券违法的监管 | 第14-15页 |
3. 对互联网证券交易的监管 | 第15页 |
(二) 国际证监会组织的监管方式 | 第15页 |
三、国际证监会组织的重要规范性文件 | 第15-25页 |
(一) 《证券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 第16-21页 |
1. 《证券监管的目标和原则》的出台背景 | 第16-17页 |
2. 《证券监管的目标和原则》的内容 | 第17-20页 |
3. 《证券监管的目标和原则》的实施及作用 | 第20-21页 |
(二) 《多边谅解备忘录》 | 第21-25页 |
1. 《多边谅解备忘录》的出台背景 | 第21-22页 |
2. 《多边谅解备忘录》的内容 | 第22-24页 |
3. 《多边谅解备忘录》的实施及作用 | 第24-25页 |
四、国际证监会组织的软法规则 | 第25-28页 |
(一) 软法的概念及特征 | 第25-26页 |
(二) 国际证监会组织采用软法的原因 | 第26-27页 |
(三) 国际证监会组织的软法规则 | 第27页 |
(四) 国际证监会组织采用软法的结果 | 第27-28页 |
五、国际证监会组织的局限与效力 | 第28-35页 |
(一) 国际证监会组织的局限 | 第29-30页 |
1. 国际监管合作问题 | 第29-30页 |
2. 国内限制问题 | 第30页 |
(二) 国际证监会组织的效力 | 第30-35页 |
1. 国际证监会组织效力的假设 | 第30-32页 |
2. 国际证监会组织的实际效力 | 第32-34页 |
3. 国际证监会组织效力的结论 | 第34-35页 |
六、国际证监会组织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 第35-41页 |
(一) 国际证监会组织对我国证券监管的影响 | 第35-39页 |
1. 概述我国参与国际证监会组织的活动 | 第35-36页 |
2. 国际证监会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 第36-39页 |
(二) 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