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体异质结能级调控及其在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太阳电池分类第12-14页
        1.2.1 按照电池结构分类第12-13页
        1.2.2 按照活性层材料分类第13-14页
    1.3 杂化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分类第14-15页
        1.3.1 晶硅太阳电池材料第14-15页
        1.3.2 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第15页
        1.3.3 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材料第15页
        1.3.4 量子点太阳电池材料第15页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5-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薄膜太阳电池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表征第17-26页
    2.1 薄膜太阳电池基本结构第17-18页
    2.2 薄膜太阳电池光电转换工作原理第18-20页
    2.3 太阳电池理论特征第20-23页
        2.3.1 开路电压(Voc)第20页
        2.3.2 短路电流密度(Jsc)第20页
        2.3.3 总光电转换效率(η)第20-21页
        2.3.4 单色光光电转换效率(IPCE)第21-22页
        2.3.5 填充因子(FF)第22页
        2.3.6 J-V特性曲线第22-23页
    2.4 太阳电池材料及器件的测试和表征方法第23-26页
        2.4.1 荧光光谱(PL)第23页
        2.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第23页
        2.4.3 时间分辨瞬态荧光谱(TPL)第23-24页
        2.4.4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4页
        2.4.5 扫描电镜形貌分析(SEM)第24页
        2.4.6 透射电镜形貌及尺寸分析(TEM、HRTEM)第24页
        2.4.7 热稳定性分析(TGA)第24页
        2.4.8 核磁共振测试(NMR)第24页
        2.4.9 半导体能级测定(CV、Mott?Schottky)第24页
        2.4.10 电流-时间曲线(I-t)第24-25页
        2.4.11 电池效率测试(J-V、IPCE)第25-26页
第三章 三苯胺类小分子在杂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第26-37页
    3.1 引言第26-28页
    3.2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8页
    3.3 实验部分第28-32页
        3.3.1 各单体及小分子合成第28-31页
        3.3.2 n-型半导体TiO_2的制备第31页
        3.3.3 铂金对电极的制备第31-32页
        3.3.4 杂化太阳电池器件的制备组装第32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2-35页
        3.4.1 核磁共振分析第32页
        3.4.2 热稳定性分析第32-33页
        3.4.3 紫外-可见吸收分析第33页
        3.4.4 电化学分析第33-34页
        3.4.5 体异质结太阳电池光电性能研究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稀土掺杂TiO_2在杂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第37-49页
    4.1 引言第37-38页
    4.2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8页
    4.3 实验部分第38-39页
        4.3.1 SmPO_4纳米颗粒的制备第38-39页
        4.3.2 SmPO_4掺杂TiO_2的制备第39页
        4.3.3 铂金对电极的制备第39页
        4.3.4 杂化太阳电池器件的制备组装第39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39-48页
        4.4.1 SmPO_4晶体确认及形貌分析第39-40页
        4.4.2 稳态荧光及瞬态荧光分析第40-41页
        4.4.3 TiO_2和SmPO_4 NPs:TiO_2能级测试及匹配分析第41-43页
        4.4.4 电子空穴传输动力学第43-46页
        4.4.5 体异质结太阳电池光电性能研究第46-48页
    4.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石墨烯量子点在杂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第49-61页
    5.1 引言第49页
    5.2 主要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第49页
    5.3 实验部分第49-51页
        5.3.1 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第49-50页
        5.3.2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第50页
        5.3.3 杂化太阳电池的制备组装第50-51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51-60页
        5.4.1 实验结果及形貌分析第51-53页
        5.4.2 紫外-可见吸收及荧光分析第53-54页
        5.4.3 半导体材料能级分析第54-55页
        5.4.4 体异质结能级调控及对热电子产生、俘获的影响第55-57页
        5.4.5 体异质结能级调控对太阳电池器件的影响第57-59页
        5.4.6 体异质结太阳电池光电性能研究第59-60页
    5.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6.1 总结第61页
    6.2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2页
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授权的专利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录1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耗材第74-76页
附录2 实验所用主要合成及分析仪器第76-77页
附录3 核磁共振谱图第77-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dipoR1/AMPK通路探讨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下一篇:内翻畸形膝骨关节炎患者外侧间室软骨磨损的临床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