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蚕基础科学论文--蚕的生理、遗传、生态、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论文

家蚕孵化酶基因Ⅰ、Ⅱ启动子克隆分析及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初步鉴定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19页
    1.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页
    1.2 家蚕基因启动子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 启动子研究方法的概况第15-16页
    1.4 动物孵化酶基因研究进展第16页
        1.4.1 虾红素家族动物蛋白酶第16页
        1.4.2 孵化酶基因的时间和空间表达第16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9页
第2章 家蚕BmHEⅠp和BmHEⅡp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9-37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材料与实验方法第19-29页
        2.2.1 实验材料与实验试剂第19-20页
        2.2.2 常用试剂和缓冲液的配制第20-22页
        2.2.3 主要的实验仪器第22页
        2.2.4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第22-23页
        2.2.5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3页
        2.2.6 引物设计第23页
        2.2.7 启动子BmHEⅠp与BmHEⅡp的克隆第23-24页
        2.2.8 PCR验证第24页
        2.2.9 琼脂糖凝胶的制备与电泳第24-26页
        2.2.10 利用玻璃奶对DNA进行回收第26页
        2.2.11 连接反应第26页
        2.2.12 质粒DNA的转化第26-27页
        2.2.13 碱裂解法少量提取质粒DNA第27-28页
        2.2.14 重组质粒DNA的酶切鉴定第28页
        2.2.15 甘油菌的制备及序列测定第28页
        2.2.16 BmHEⅠp与BmHEⅡ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8-2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9-35页
        2.3.1 家蚕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9页
        2.3.2 启动子BmHEⅠp与BmHEⅡp的克隆与鉴定第29-30页
        2.3.3 启动子BmHEⅠp与BmHEⅡ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0-35页
    2.4 讨论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BmHEⅠp和BmHEⅡp四个候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EMSA分析第37-51页
    3.1 引言第37-38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3.2.1 实验材料第38页
        3.2.2 核蛋白抽提第38页
        3.2.3 SDS-PAGE蛋白质电泳第38-39页
        3.2.4 核蛋白浓度的测定第39页
        3.2.5 探针的制备第39页
        3.2.6 核蛋白与探针的结合反应第39-40页
        3.2.7 电泳和荧光显色第4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0-50页
        3.3.1 核蛋白的抽提第40页
        3.3.2 探针标记第40页
        3.3.3 家蚕中肠核蛋白与BmHEⅠp的凝胶迁移阻滞分析第40-41页
        3.3.4 家蚕精巢核蛋白与BmHEⅡp的凝胶迁移阻滞分析第41页
        3.3.5 家蚕蚕卵胚胎核蛋白与BmHEⅠp与BmHEⅡp的凝胶迁移阻滞分析第41-50页
    3.4 讨论第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BmHEⅠp与BmHEⅡp上特异性结合转录因子的鉴定第51-59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4.2.1 实验样品第51-52页
        4.2.2 仪器第52页
        4.2.3 胶内酶解第52页
        4.2.4 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第52页
        4.2.5 质谱数据采集第52页
        4.2.6 数据分析第52-5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4.4 讨论第57页
    4.5 本章总结第57-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详细摘要第68-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FC电池电极邻近区域基质浓度与温度实时测量研究
下一篇:基于FBG的铅酸电池内铅离子浓度测量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