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类医疗器械侵权责任形态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导言 | 第8-14页 |
| 一、案例分析及思考 | 第8-9页 |
| 二、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植入类医疗器械侵权责任的特殊性 | 第14-19页 |
| 一、致害原因复杂 | 第14-15页 |
| 二、责任主体多元 | 第15-16页 |
| 三、责任性质难以确定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植入类医疗器械侵权的类型化 | 第19-29页 |
| 一、单纯医疗器械缺陷致害 | 第19-22页 |
| (一)不真正连带责任 | 第19-21页 |
| (二)各主体责任分配 | 第21-22页 |
| 二、单纯使用过失导致的损害 | 第22-23页 |
| 三、非单纯型致害案件 | 第23-29页 |
| (一)连带责任 | 第23-24页 |
| (二)按份责任 | 第24-29页 |
| 第三章 植入类医疗器械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 第29-44页 |
| 一、植入类医疗器械存有缺陷 | 第29-34页 |
| (一)缺陷判断的强制性标准 | 第29-32页 |
| (二)警示缺陷的特殊性 | 第32-33页 |
| (三)缺陷认定的推定原则 | 第33-34页 |
| 二、植入类医疗器械缺陷造成患者损害 | 第34-37页 |
| (一)损害的表现 | 第34页 |
| (二)损害的认定 | 第34-37页 |
| 三、植入类医疗器械缺陷与患者损害存在因果关系 | 第37-44页 |
| (一)因果关系构成的特殊性 | 第38页 |
| (二)因果关系证明的困难性 | 第38-39页 |
| (三)因果关系举证的缓和 | 第39-41页 |
| (四)因果关系认定的特殊性 | 第41-44页 |
| 第四章 植入类医疗器械侵权的几种特殊抗辩事由 | 第44-51页 |
| 一、博学的中间人抗辩 | 第44-45页 |
| 二、工艺水平抗辩 | 第45-47页 |
| (一)医疗器械可追溯制度与工艺水平抗辩 | 第46页 |
| (二)工艺水平抗辩的适用规则 | 第46-47页 |
| 三、受害人同意的抗辩事由 | 第47-51页 |
| (一)医生说明告知义务的标准 | 第48-49页 |
| (二)责任认定 | 第49页 |
| (三)小结 | 第49-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