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县政府行政成本控制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5页 |
1.5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行政成本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17-28页 |
2.1 行政成本概述 | 第17-24页 |
2.1.1 成本与行政成本的内涵 | 第17-18页 |
2.1.2 行政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1页 |
2.1.3 行政成本的特征及评价指标 | 第21-23页 |
2.1.4 县级政府行政成本含义 | 第23-24页 |
2.2 政府行政成本控制 | 第24-25页 |
2.3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5-28页 |
2.3.1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5-26页 |
2.3.2 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 第26-27页 |
2.3.3 控制原理与成本控制 | 第27-28页 |
第3章 福建省A县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分析 | 第28-36页 |
3.1 A县政府的基本情况及行政成本概况 | 第28-33页 |
3.1.1 A县政府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28页 |
3.1.2 A县政府行政成本概况 | 第28-29页 |
3.1.3 A县政府行政成本分析 | 第29-33页 |
3.2 A县政府行政成本控制的现状 | 第33-36页 |
3.2.1 强化公职人员行政成本控制意识 | 第33页 |
3.2.2 制定行政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 | 第33-34页 |
3.2.3 提升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各项措施 | 第34页 |
3.2.4 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控制 | 第34-35页 |
3.2.5 政务公开制度 | 第35-36页 |
第4章 A县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6-41页 |
4.1 A县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4.1.1 公职人员行政成本控制意识仍较为薄弱 | 第36页 |
4.1.2 财政预算等规章制度缺乏约束力 | 第36-37页 |
4.1.3 行政决策失误较多 | 第37页 |
4.1.4 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部分单位仍严重超编 | 第37-38页 |
4.1.5 行政成本控制的监督体系不健全 | 第38页 |
4.2 A县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8-41页 |
4.2.1 行政成本控制意识缺乏 | 第38-39页 |
4.2.2 行政管理体制不合理 | 第39页 |
4.2.3 政策决策不科学导致失误成本 | 第39-40页 |
4.2.4 政府规模庞大职能不清 | 第40页 |
4.2.5 政府监督机制缺位 | 第40-41页 |
第5章 国内外基层政府控制行政成本的经验借鉴 | 第41-48页 |
5.1 国外基层政府控制行政成本的经验 | 第41-43页 |
5.1.1 美国加州维塞利亚市行政成本控制 | 第41-42页 |
5.1.2 日本山口县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 | 第42-43页 |
5.2 国内县级政府行政成本控制的经验 | 第43-45页 |
5.2.1 汕头市潮南区行政成本控制 | 第43-44页 |
5.2.2 湖南省资兴市行政成本控制 | 第44-45页 |
5.3 国内外控制行政成本的经验启示 | 第45-48页 |
第6章 A县政府行政成本控制的完善对策 | 第48-58页 |
6.1 树立行政成本控制意识 | 第48-49页 |
6.1.1 强化行政成本意识 | 第48页 |
6.1.2 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 第48-49页 |
6.2 完善行政成本控制制度 | 第49-51页 |
6.2.1 完善公共财政预算制度 | 第49-50页 |
6.2.2 健全行政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 | 第50页 |
6.2.3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 | 第50-51页 |
6.3 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 第51-53页 |
6.3.1 提高政府行政决策水平 | 第51-52页 |
6.3.2 构建政府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 第52-53页 |
6.4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 第53-54页 |
6.4.1 抑制政府规模膨胀 | 第53页 |
6.4.2 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 第53-54页 |
6.5 健全行政成本控制的监督环节 | 第54-58页 |
6.5.1 加强人大的法定监督作用 | 第54-55页 |
6.5.2 发挥纪委部门的专责监督作用 | 第55-56页 |
6.5.3 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督保障作用 | 第56-57页 |
6.5.4 发挥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