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1.1 防虫网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1.1 防虫网的基本属性和概念 | 第16页 |
1.1.2 防虫网选用依据 | 第16-17页 |
1.1.3 防虫网栽培的作用 | 第17页 |
1.1.4 防虫网的应用范围 | 第17-18页 |
1.1.5 防虫网使用的技术措施 | 第18-19页 |
1.1.6 存在问题 | 第19页 |
1.1.7 国内外应用情况 | 第19-20页 |
1.2 设施栽培的环境因子变化 | 第20-22页 |
1.2.1 气温的变化 | 第20-21页 |
1.2.2 相对湿度的变化 | 第21页 |
1.2.3 光照强度的变化 | 第21页 |
1.2.4 土壤温度的变化 | 第21-22页 |
1.3 设施栽培的生理变化 | 第22-26页 |
1.3.1 光合速率的变化 | 第22页 |
1.3.2 生长发育的变化 | 第22-23页 |
1.3.3 产量和品质的变化 | 第23-26页 |
第2章 绪论 | 第26-28页 |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6页 |
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7页 |
2.4 预期结果 | 第27-28页 |
第3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2页 |
3.1 供试材料 | 第28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28-29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3.3.1 树冠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及土壤 5cm深温度记录方法 | 第29页 |
3.3.2 花期调查 | 第29页 |
3.3.3 新梢生长量测定 | 第29页 |
3.3.4 叶片指标测定 | 第29-30页 |
3.3.5 叶片光合作测定 | 第30页 |
3.3.6 落果和产量统计 | 第30页 |
3.3.7 果实品质的测定 | 第30-31页 |
3.4 试验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第4章 结果分析 | 第32-66页 |
4.1 重庆防虫网栽培 | 第32-49页 |
4.1.1 重庆防虫网栽培下的气象因子变化 | 第32-42页 |
4.1.2 重庆防虫网栽培下的物候期变化 | 第42-43页 |
4.1.3 重庆防虫网栽培下的新梢生长变化 | 第43页 |
4.1.4 重庆防虫网栽培下的叶片变化 | 第43-45页 |
4.1.5 重庆防虫网栽培下的净光和速率变化 | 第45-46页 |
4.1.6 重庆防虫网栽培下的果实产量和落果变化 | 第46-47页 |
4.1.7 重庆防虫网栽培下的果实品质变化 | 第47-49页 |
4.2 江西赣南防虫网栽培 | 第49-57页 |
4.2.1 江西赣南防虫网栽培下的气象因子变化 | 第49-55页 |
4.2.2 江西赣南防虫网栽培下的果实产量变化 | 第55-56页 |
4.2.3 江西赣南防虫网栽培下的果实品质变化 | 第56-57页 |
4.3 四川攀枝花防虫网栽培 | 第57-66页 |
4.3.1 四川攀枝花防虫网栽培下的气象因子变化 | 第57-64页 |
4.3.2 四川攀枝花防虫网栽培下的果实品质变化 | 第64-66页 |
第5章 讨论与结论及展望 | 第66-70页 |
5.1 防虫网栽培对环境因子的影响 | 第66页 |
5.2 防虫网栽培对物候期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 防虫网栽培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67页 |
5.4 防虫网栽培对果实产量的影响 | 第67页 |
5.5 防虫网栽培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67-68页 |
5.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6.1 结论 | 第68页 |
5.6.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课题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