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4 技术线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难点 | 第17-19页 |
2 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农业产业化 | 第19-20页 |
2.1.2 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概念及界定 | 第20-21页 |
2.2 理论借鉴 | 第21-25页 |
2.2.1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 第21页 |
2.2.2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22-23页 |
2.2.4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23-25页 |
3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及其经验借鉴 | 第25-29页 |
3.1 美国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 第25-26页 |
3.2 日本政府扶持下的合作金融模式 | 第26页 |
3.3 孟加拉国的商业化小额信贷模式 | 第26-27页 |
3.4 国外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启示 | 第27-29页 |
4 渝西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现状 | 第29-39页 |
4.1 渝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 第29-33页 |
4.1.1 渝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 第29-30页 |
4.1.2 渝西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 第30-33页 |
4.2 渝西农业产业化金融供需求现状 | 第33-35页 |
4.2.1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 第33-34页 |
4.2.2 渝西农业产业化中资金需求情况 | 第34-35页 |
4.3 江津区农村融资现状调查分析 | 第35-39页 |
4.3.1. 江津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 | 第35-36页 |
4.3.2 江津区农村互助资金运行情况 | 第36-37页 |
4.3.3 江津区村镇银行经营情况 | 第37-39页 |
5 渝西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 第39-45页 |
5.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效率低下 | 第39-41页 |
5.1.1 县域金融机构服务严重不足,支持力度有限 | 第39-40页 |
5.1.2 农村金融支撑体系不健全,服务效率低下 | 第40-41页 |
5.2 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信用环境差 | 第41-43页 |
5.2.1 信用担保效率低,农业保险缺位 | 第41-42页 |
5.2.2 担保机制缺失,信用环境差 | 第42-43页 |
5.3 金融支农信贷配给不足,涉农企业贷款较难 | 第43-45页 |
5.3.1 农业风险较大,金融支农信贷配给不足 | 第43页 |
5.3.2 涉农企业贷款较难,融资能力有限 | 第43-45页 |
6 渝西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51页 |
6.1 农业产业弱质性与金融机构逐利性相矛盾 | 第45-46页 |
6.1.1 农业生产风险大,金融机构规避风险意识强 | 第45页 |
6.1.2 农业产业化初期收益低,金融机构动力不足 | 第45-46页 |
6.2 农业生产高风险性与渝西保险机构商业化相矛盾 | 第46-48页 |
6.2.1 风险控制成本高,信息不对称严重 | 第46-47页 |
6.2.2 渝西农业保险发展滞后,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 第47-48页 |
6.3 资金需求层次性与渝西金融供给空洞化相矛盾 | 第48-49页 |
6.3.1 农村金融需求层次多,渝西金融供给规模不足 | 第48页 |
6.3.2 渝西金融供给结构不合理,产品创新不足 | 第48-49页 |
6.4 渝西缺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约束和利益补偿机制 | 第49-51页 |
7 加强渝西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采取的政策措施 | 第51-59页 |
7.1 调整农业金融政策,健全财政补偿农村金融的机制 | 第51页 |
7.2 健全金融服务机构,完善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 | 第51-53页 |
7.2.1 积极发挥人民银行和银监局金融管理指导作用 | 第51-52页 |
7.2.2 发挥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骨干与支柱作用 | 第52-53页 |
7.2.3 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 第53页 |
7.3 加强信用担保,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机制 | 第53-55页 |
7.3.1 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农村担保抵押方式 | 第53-54页 |
7.3.2 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开展多元化担保业务 | 第54-55页 |
7.4 改善金融服务,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 第55-59页 |
7.4.1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强化金融知识教育 | 第55-56页 |
7.4.2 推进社会征信管理,完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 | 第56-59页 |
8 研究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附录1:农民问卷调查 | 第67-69页 |
附录2:访谈记录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