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反抗:圈内社区的自我呈现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9-11页 |
(一) 揭开社会想象和监狱实际的面纱 | 第9-10页 |
(二) 社会学理论的特殊视角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问题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监狱研究的开创阶段 | 第13页 |
二、监狱研究的系统发展阶段 | 第13-14页 |
三、监狱研究的“百花齐放”阶段 | 第14-16页 |
四、中国监狱研究的探索阶段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三、研究架构 | 第18-21页 |
第四章 监狱社区的主体 | 第21-27页 |
一、狱警 | 第21-23页 |
二、囚犯 | 第23-24页 |
三、狱警与囚犯的互动:社会的建构 | 第24-27页 |
(一) 命令与绝对服从 | 第24页 |
(二) 教育与被教育 | 第24-25页 |
(三) 申请与批复 | 第25-27页 |
第五章 规训的自我呈现 | 第27-35页 |
一、监狱规训的外在形式 | 第27-28页 |
二、禁足 | 第28-30页 |
(一) 门的禁忌 | 第28-29页 |
(二) 彩框的限定 | 第29-30页 |
(三) 警戒线 | 第30页 |
三、报告 | 第30-31页 |
四、合理的表演 | 第31-32页 |
五、反抗的预防 | 第32-35页 |
第六章 对权力的挑战:一些有趣的监狱事实 | 第35-45页 |
一、表演:“给予的表达”和“流露的表达” | 第35-36页 |
二、角色信息汇聚 | 第36-38页 |
三、个体行动对情境因素的反作用 | 第38-39页 |
四、疯癫诸相及其目标一致性 | 第39-42页 |
(一) 躁狂和忧郁症 | 第40-41页 |
(二) 疯癫的假象 | 第41-42页 |
五、罪犯群体性权力 | 第42-45页 |
第七章 结语:监狱社区何以可能 | 第45-49页 |
一、规训与自由作为监狱社区的内在维度 | 第45-46页 |
二、监禁的合法化 | 第46-47页 |
三、理性化的出路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