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流域生态共治研究--基于泃河流域的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3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9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19页
    第二节 主要概念及理论视角第19-27页
        一、主要概念第19-21页
        二、理论视角:整体性治理第21-27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框架第27-33页
        一、研究内容第27页
        二、研究方法第27-28页
        三、主要创新点第28-29页
        四、思路框架第29-3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33-45页
    第一节 国外研究进展第33-37页
        一、协同治理机制研究第33-34页
        二、协同治理主体关系研究第34-36页
        三、流域生态共治实证研究第36-37页
    第二节 国内研究进展第37-43页
        一、协同治理机制研究第38-39页
        二、协同治理主体关系研究第39-41页
        三、流域生态共治实证研究第41-43页
    第三节 文献评述第43-45页
第三章 泃河流域生态问题及外部性分析第45-60页
    第一节 泃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第45-48页
        一、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第45-46页
        二、水生态损害严重第46-47页
        三、水资源持续短缺第47页
        四、跨境污染和水资源利用纠纷不断第47-48页
        五、农村污水处理尚未得到有效监管第48页
    第二节 泃河流域生态治理历史沿革第48-51页
        一、以防洪和水资源利用为重点的治理阶段(2000年以前)第49页
        二、以防洪和河道环境整治并重的治理阶段(2001年—2014年)第49-50页
        三、以环境整治与保护为主要目的的治理阶段(2014年以后)第50-51页
    第三节 流域生态问题的负外部性问题分析第51-57页
        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负外部性表现第52页
        二、流域生态环境负外部性根源之一:市场失灵第52-54页
        三、流域生态环境负外部性根源之二:政府缺位第54-57页
    第四节 流域生态负外部性的解决途径第57-60页
        一、运用“庇古税”的优劣分析第57-58页
        二、运用科斯定理的优劣分析第58-59页
        三、几点启示第59-60页
第四章 泃河流域跨区域生态治理困境分析第60-72页
    第一节 府际生态合作治理的困境第60-66页
        一、府际生态共治的目标导向不明确第60-61页
        二、府际生态共治的合作基础不牢固第61-62页
        三、府际合作缺乏保障机制第62-63页
        四、“条块”关系没有得到理顺第63页
        五、主体功能区建设与生态共治之间存在冲突第63-64页
        六、流域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之间矛盾突出第64-66页
    第二节 生态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不完善第66-68页
        一、生态资源的价值不被重视第66-67页
        二、缺乏市场参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第67-68页
    第三节 公众在生态治理中缺失“话语权”第68-72页
        一、生态治理缺少公众的参与和评价第68-69页
        二、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显著不足第69-70页
        三、公众参与生态治理缺乏制度化保障第70-71页
        四、政府生态治理方式影响了公众参与积极性第71-72页
第五章 泃河流域生态共治必须实现治理模式的“三个转变”第72-90页
    第一节 实现从地方分治模式向府际共治模式转变第72-82页
        一、完善流域府际生态共治的体制机制第72-76页
        二、提升协同解决流域生态问题的能力第76-79页
        三、建设生态友好型产业集群第79-82页
    第二节 实现从政府治理模式向社会共治模式转变第82-86页
        一、政府决策层面要突出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第82-83页
        二、治理操作层面要创新公众的生态环保参与机制第83-85页
        三、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生态治理第85-86页
    第三节 实现从事后治理模式向全程治理模式转变第86-90页
        一、健全着眼公平正义的生态治理法治保障机制第86-87页
        二、建立源头整体布控、有效防范的制度体系第87-88页
        三、健全生态责任追究、损害赔偿的制度体系第88-90页
第六章 京津冀流域生态共治须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第90-104页
    第一节 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作用第90-98页
        一、树立正确的生态治理理念第90-91页
        二、明确政府生态治理的职责第91-93页
        三、落实政府的生态治理责任第93-96页
        四、实现流域政府间的生态治理协同第96-98页
    第二节 发挥市场对生态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第98-104页
        一、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第98-100页
        二、强化市场机制在生态治理中的责任第100-102页
        三、建立流域排污权交易所第102-10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7页
    一、结论和建议第104-106页
    二、研究不足第106页
    三、研究展望第106-10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07-114页
后记第114-116页
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照金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下一篇:日本弓背蚁室内饲养种群消化道细菌组成及其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