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创新型城市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创新理论的提出 | 第17页 |
2.2 创新型城市内涵 | 第17-18页 |
2.3 创新系统理论 | 第18-21页 |
2.3.1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第18-19页 |
2.3.2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 第19-20页 |
2.3.3 城市创新系统理论 | 第20-21页 |
2.4 总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西宁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现状 | 第23-29页 |
3.1 经济实力现状 | 第23-24页 |
3.2 创新投入现状 | 第24-26页 |
3.2.1 地方性科技支出现状 | 第24-25页 |
3.2.2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第25页 |
3.2.3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 第25-26页 |
3.3 创新产出现状 | 第26-27页 |
3.3.1 产业方面 | 第26页 |
3.3.2 项目成果方面 | 第26-27页 |
3.3.3 知识产权方面 | 第27页 |
3.4 创新环境建设现状 | 第27-28页 |
3.4.1 科技政策与法规的支撑 | 第27-28页 |
3.4.2 科学技术普及能力的提高 | 第28页 |
3.5 总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西宁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证研究 | 第29-43页 |
4.1 西宁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1页 |
4.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29页 |
4.1.2 西宁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框架 | 第29-30页 |
4.1.3 指标解释 | 第30-31页 |
4.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1-35页 |
4.2.1 熵值法 | 第32-33页 |
4.2.2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3-35页 |
4.3 数据来源及样本城市选择 | 第35页 |
4.4 西宁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纵向评价分析 | 第35-37页 |
4.5 西宁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横向评分结果 | 第37-42页 |
4.6 评价结果总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西宁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对策建议 | 第43-47页 |
5.1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新环境 | 第43页 |
5.2 强化创新主体 | 第43-44页 |
5.3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 第44-45页 |
5.4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提升 | 第45-4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6.1 结论 | 第47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A 西宁市近5年原始数据 | 第53-54页 |
附件B 西部地区原始数据 | 第54-55页 |
附录C 2010-2015 年西宁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数据标准化结果 | 第55-56页 |
附录D 各创新型城市的数据标准化结果 | 第56-57页 |
附录E 各创新型城市的相关矩阵结果 | 第57-59页 |
附录F 成分矩阵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