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金纳米团簇和不同形状金纳米颗粒间能量转移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1.1 纳米材料的效应第8-10页
        1.1.1 量子局域效应第8-9页
        1.1.2 小尺寸效应第9页
        1.1.3 介电限域效应第9-10页
        1.1.4 表面效应第10页
        1.1.5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第10页
    1.2 荧光纳米材料第10-12页
        1.2.1 荧光材料发光机制第10-11页
        1.2.2 常用的荧光纳米材料第11-12页
    1.3 金纳米团簇第12-13页
        1.3.1 金纳米团簇的光学性质第12-13页
        1.3.2 金纳米团簇的应用第13页
    1.4 激发能量转移体系第13-15页
        1.4.1 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传递过程第13-14页
        1.4.2 光伏器件第14-15页
        1.4.3 单态氧的合成第15页
        1.4.4 原子尺第15页
    1.5 常见的能量转移体系第15-17页
        1.5.1 FRET第15-16页
        1.5.2 德克斯特型NRET第16页
        1.5.3 化学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第16页
        1.5.4 纳米材料表面能量转移第16-17页
    1.6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荧光发光特性测试系统第19-25页
    2.1 测量原理第19页
    2.2 测量仪器第19-23页
        2.2.1 实验室自制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第19-21页
        2.2.2 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器(TCSPC)第21-23页
        2.2.3 其他仪器第23页
    2.3 测量光路图第23-24页
        2.3.1 测量荧光光谱和光谱图像第23-24页
        2.3.2 测量荧光寿命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牛血清包裹的金纳米团簇的制备第25-32页
    3.1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第25-26页
        3.1.1 液相法第25页
        3.1.2 两相界面法第25页
        3.1.3 气相法第25-26页
    3.2 制备BSA金纳米团簇第26-28页
        3.2.1 实验材料第27页
        3.2.2 制作过程第27-28页
    3.3 金纳米团簇的表征第28-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金纳米团簇和金纳米棒之间能量转移第32-38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32-33页
        4.1.1 实验试剂与耗材第32-33页
        4.1.2 主要仪器第33页
    4.2 样品的制作第33-34页
        4.2.1 固体样品第33-34页
        4.2.2 液体样品第34页
    4.3 样品测量第34-35页
        4.3.1 测量样品的荧光光谱第34-35页
        4.3.2 测量样品的荧光寿命第35页
    4.4 实验结果第35-37页
        4.4.1 固体样品第35页
        4.4.2 金纳米簇与不同浓度金纳米棒溶液第35-37页
    4.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五章 金纳米团簇和金纳米颗粒之间能量转移第38-43页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38-39页
        5.1.1 实验试剂与耗材第38-39页
        5.1.2 主要仪器第39页
    5.2 样品的制作第39-40页
        5.2.1 固体样品第39页
        5.2.2 液体样品第39-40页
    5.3 样品测量第40-41页
        5.3.1 测量样品的荧光光谱第40页
        5.3.2 测量样品的荧光寿命第40-41页
    5.4 实验结果第41-42页
    5.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六章 实验结果分析第43-46页
总结与展望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并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HbA1c、Lp-PLA2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VEGF、IL-6水平和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