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二、信用违约互换的基本概念及功能 | 第10-14页 |
第一章 信用违约互换的法律内涵 | 第14-25页 |
第一节 信用违约互换的合同本质 | 第14-21页 |
一、信用违约互换被直接定义为合约 | 第14页 |
二、信用违约互换的要素符合合同法律关系的要素 | 第14-17页 |
三、信用违约互换符合合同意思自治的特征 | 第17-18页 |
四、信用违约互换的原则符合合同法的重要原则 | 第18-21页 |
第二节 信用违约互换的特殊法律内涵 | 第21-25页 |
一、信用违约互换是表彰价值、体现博弈的合同 | 第21-22页 |
二、信用违约互换是高收益、高风险的合同 | 第22页 |
三、信用违约互换是按照信用保险合同及物的担保机理设计的合同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我国信用违约互换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5-38页 |
第一节 我国信用违约互换的合约结构及交易流程 | 第25-33页 |
一、我国信用违约互换的合约结构 | 第25-28页 |
二、我国信用违约互换的交易流程 | 第28-33页 |
第二节 我国信用违约互换法律规范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一、法律规范位阶较低 | 第33-34页 |
二、法律规范具体条款存在漏洞 | 第34-38页 |
第三章 我国信用违约互换法律规范的完善建议 | 第38-44页 |
第一节 关于“瑞银集团诉Paramax案的审视” | 第38-39页 |
一、信用保护卖方角度的审视 | 第38-39页 |
二、信用保护买方角度的审视 | 第39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信用违约互换法律规范的措施 | 第39-44页 |
一、构建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律规范位阶 | 第39页 |
二、完善法律规范的相关条款 | 第39-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