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改性含锰金属氧化物制备及其催化臭氧化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我国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第10-13页
        1.1.1 我国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水体的污染现状第10-11页
        1.1.2 目前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第11-13页
    1.2 臭氧技术在水处理上的应用第13-15页
    1.3 催化臭氧化技术研究进展第15-18页
        1.3.1 均相催化臭氧化第16页
        1.3.2 均非相催化臭氧化第16-18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8-20页
        1.4.1 研究意义第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实验仪器和分析方法第20-30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0-21页
        2.1.1 实验试剂第20页
        2.1.2 实验仪器第20-21页
    2.2 实验内容第21-23页
        2.2.1 催化剂的制备第21-22页
        2.2.2 催化臭氧化降解目标污染物亚甲基蓝的实验方法第22-23页
    2.3 分析测试方法第23-30页
        2.3.1 臭氧通量的测定第23-24页
        2.3.2 X射线衍射(XRD)第24-25页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5页
        2.3.4 X射线荧光光谱(XRF)第25页
        2.3.5 BET比表面积测试第25-26页
        2.3.6 目标污染物去除率的测定第26-27页
        2.3.7 污染物矿化度的测定(TOC)第27-28页
        2.3.8 溶液pH的测定第28-30页
第3章 火山岩催化臭氧化降解染料亚甲基蓝的研究第30-46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实验部分第30-33页
        3.2.1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第30-33页
        3.2.2 吸附反应第33页
        3.2.3 催化臭氧化反应第3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3-43页
        3.3.1 火山岩及锰/火山岩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第33-34页
        3.3.2 反应体系的吸附动力学第34-37页
        3.3.3 不同负载量的锰/火山岩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第37页
        3.3.4 不同焙烧温度的锰/火山岩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第37-38页
        3.3.5 MB初始浓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第38-39页
        3.3.6 催化剂的投加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第39-40页
        3.3.7 不同臭氧通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第40-41页
        3.3.8 自由基引发剂与促灭剂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第41-42页
        3.3.9 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矿化度的分析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6页
第4章 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锰催化臭氧化降解染料亚甲基蓝的研究第46-64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实验部分第47-52页
        4.2.1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第47-49页
        4.2.2 吸附反应第49页
        4.2.3 反应体系吸附动力学第49-5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2-61页
        4.3.1 不同晶型二氧化锰的脱色效果第52-53页
        4.3.2 催化剂投加量不同对MB脱色效果的影响第53-54页
        4.3.3 水浴温度不同对MB脱色效果的影响第54页
        4.3.4 不同转速对MB脱色效果的影响第54-56页
        4.3.5 不同溶液pH值对MB脱色效果的影响第56-57页
        4.3.6 自由基引发剂和促灭剂的投加对MB脱色效果的影响第57-58页
        4.3.7 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矿化度的分析第58-59页
        4.3.8 反应动力学探究第59-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4页
第5章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化降解亚甲基蓝第64-76页
    5.1 前言第64页
    5.2 实验部分第64-66页
        5.2.1 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第64-66页
        5.2.2 催化臭氧化反应第6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6-74页
        5.3.1 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效果比较第66-67页
        5.3.2 葡萄糖改性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第67-68页
        5.3.3 不同温度焙烧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第68-69页
        5.3.4 催化剂投加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第69页
        5.3.5 臭氧通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第69-70页
        5.3.6 溶液pH值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第70-71页
        5.3.7 水浴温度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第71-72页
        5.3.8 自由基引发剂和猝灭剂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第72-73页
        5.3.9 各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矿化度影响第73-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84-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摩擦起电的动作传感器研究及其在人体动作识别中的应用
下一篇:实际火灾作用下门式刚架抗火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