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5-氨基乙酰丙酸纳米制剂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ALA的基本性质第10页
    1.2 ALA的合成第10-11页
        1.2.1 生物合成第10-11页
        1.2.2 化学合成第11页
    1.3 ALA的实际应用第11-14页
        1.3.1 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第12-13页
        1.3.2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第13-14页
    1.4 ALA的优缺点第14-15页
    1.5 光动力治疗第15-17页
        1.5.1 光动力治疗的机理第15页
        1.5.2 光动力治疗的特点第15-16页
        1.5.3 光敏剂的发展第16页
        1.5.4 光动力治疗的应用第16-17页
    1.6 静电喷雾技术第17-22页
        1.6.1 静电喷雾概述第17页
        1.6.2 静电喷雾原理第17页
        1.6.3 静电喷雾特点第17页
        1.6.4 静电喷雾应用第17-19页
        1.6.5 单轴电喷第19-20页
        1.6.6 同轴电喷第20-22页
    1.7 文章背景第22页
    1.8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22-24页
        1.8.1 本文主要内容第22-23页
        1.8.2 本文创新点第23-24页
第二章 ALA的化学合成及稳定性研究第24-34页
    2.1 ALA的化学合成第24-29页
        2.1.1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24-25页
        2.1.2 ALA的化学合成第25-26页
        2.1.3 ALA的结晶提纯第26页
        2.1.4 结构表征和纯度检测第26-27页
        2.1.5 结果与讨论第27-29页
        2.1.6 结论第29页
    2.2 ALA的稳定性研究第29-34页
        2.2.1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29-30页
        2.2.2 探究温度、浓度、酸碱度对ALA稳定性的影响第30页
        2.2.3 结果与讨论第30-33页
        2.2.4 结论第33-34页
第三章 静电喷雾技术制备纳米粒子第34-44页
    3.1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34-35页
    3.2 电喷溶液配制第35页
    3.3 PLGA纳米粒子的制备第35页
    3.4 PLGA-ALA纳米粒子的制备第35-36页
    3.5 纳米粒子的表征与检测第36-37页
        3.5.1 纳米粒子形貌与尺寸表征第36页
        3.5.2 纳米粒子化学成分表征第36页
        3.5.3 纳米粒子热性能表征第36页
        3.5.4 X射线衍射(XRD)第36页
        3.5.5 纳米粒子载药量与载药率的测定第36页
        3.5.6 ALA的体外释放第36-37页
    3.6 结果与讨论第37-43页
        3.6.1 纳米粒子的形貌与尺寸表征第37-40页
        3.6.2 纳米粒子的红外分析第40-41页
        3.6.3 纳米粒子热性能表征第41页
        3.6.4 XRD分析第41-42页
        3.6.5 ALA的包覆率及体外释放曲线第42-43页
    3.7 结论第43-44页
第四章 载药纳米粒子体外光动力治疗HSC-3细胞第44-54页
    4.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44页
    4.2 细胞培养第44-45页
    4.3 探索ALA光动力治疗HSC-3细胞的最佳条件第45-46页
        4.3.1 ALA孵育时间第45页
        4.3.2 光照量第45-46页
        4.3.3 ALA浓度第46页
        4.3.4 MTT法第46页
    4.4 PLGA-ALA纳米粒子光动力治疗HSC-3细胞第46页
    4.5 细胞内PpIX和ROS的定量检测第46-47页
    4.6 细胞内PpIX和ROS的荧光成像第47页
    4.7 多次光激发与单次光激发的对比第47页
    4.8 结果与讨论第47-52页
        4.8.1 探索ALA光动力治疗HSC-3细胞的最佳条件第47-49页
        4.8.2 PLGA-ALA纳米粒子光动力治疗HSC-3细胞第49-50页
        4.8.3 细胞内PpIX和ROS的定量检测第50-51页
        4.8.4 细胞内PpIX与ROS的荧光成像第51-52页
        4.8.5 多次光激发与单次光激发的对比第52页
    4.9 结论第52-5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外交理念发展研究
下一篇:基于磷光染料掺杂荧光主体OLED发光层薄膜电输运特性导纳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