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

集体重构与制度优化:转型中国的分利集团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22页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第11-12页
    (二) 基本概念界定第12-14页
        1、分利集团第12-13页
        2、制度与制度变迁第13页
        3、集体与集体主义第13-14页
    (三) 既有研究成果评析第14-16页
    (四) 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第16-20页
        1、理论基础第16-18页
        2、研究方法第18页
        3、基本框架第18-20页
    (五)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0-22页
一、集体的分化:一种基于制度演进的解释框架第22-28页
    (一) 制度演进中的“集体”分化第22-24页
        1、狭隘利益与集体分化第22-23页
        2、路径依赖与分利集团第23-24页
    (二) 制度演进中的“集体”困境第24-25页
        1、“大一统”集体格局的困境第24页
        2、传统“集体利益”的困境第24-25页
    (三) 制度演进中的“集体”结构变迁第25-28页
        1、利益格局的变迁第25-26页
        2、权力结构的变迁第26-28页
二、集体话语权的演化:转型中国的制度变革第28-42页
    (一) 中国制度变革的过程第28-31页
        1、改革初期的探索阶段(1978年至1991年)第29-30页
        2、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阶段(1992年至1996年)第30页
        3、市场经济体制巩固阶段(1997年至今)第30-31页
    (二) 中国制度变革的特征第31-33页
        1、制度变迁的内生性第31页
        2、诱致性与强制性结合第31-32页
        3、“渐进式”制度变迁第32-33页
        4、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第33页
    (三) 制度变迁对集体分化的影响第33-42页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语境”第34-37页
        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集体语境”第37-42页
三、集体的“幻影”:转型中国的集体分化与分利集团第42-57页
    (一) 转型中国的集体分化第42-51页
        1、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第43-47页
        2、强势分利集团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47-51页
    (二) 中国分利集团的显性化事实第51-54页
        1、公共权力主体间的博弈与局部异化第51-52页
        2、国有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再强化第52-53页
        3、民营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弱化第53-54页
    (三) 转型期中国分利集团的典型特征第54-57页
        1、分利集团产生的非制度性第55页
        2、分利集团分利的非透明性第55页
        3、分利集团格局的非均衡性第55-57页
四、走向多元的“集体”意识:社会治理中的分利集团第57-69页
    (一) 分利集团对政府及政策的影响第57-60页
        1、政府俘获与滋生腐败第57-58页
        2、扭曲政府公共政策第58-60页
        3、侵蚀政府信任度第60页
    (二) 分利集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60-65页
        1、加剧行业行政性垄断第61-63页
        2、延缓新技术的应用第63页
        3、降低经济效益与效率第63-65页
    (三) 分利集团对市民社会的影响第65-69页
        1、有损社会长远利益的发展第65-66页
        2、破坏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第66-67页
        3、关系型网络与小集体主义第67-69页
五、集体的重构与制度的优化:转型社会分利集团的蜕变与规训第69-81页
    (一) 分利集团的发展趋势第69-70页
    (二) 构建强化市场型政府第70-76页
        1、个人权利的清晰界定及有效保护第71-74页
        2、避免任何形式的掠夺第74-76页
    (三) 优化分利集团治理制度第76-77页
        1、建立并优化分利集团规制制度第76页
        2、建立并优化分利集团利益表达制度第76-77页
    (四) 培育新“集体主义”价值观第77-81页
        1、新“集体主义”的核心内涵第78-79页
        2、新“集体主义”的价值维度第79-81页
结语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后记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波段偏振的高反光目标杂散光抑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压电智能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