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缩聚类树脂及塑料论文--聚酰亚胺类及塑料论文

聚酰亚胺基石墨膜的制备与结构、传导性能的关联性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2页
    1.1 聚酰亚胺简介第16-20页
        1.1.2 聚酰亚胺发展概述第17-20页
    1.2 聚酰亚胺薄膜制备工艺第20-22页
        1.2.1 聚酰亚胺合成第20-22页
        1.2.2 聚酰亚胺薄膜的成型工艺第22页
    1.3 聚酰亚胺薄膜碳化、石墨化工艺第22-29页
        1.3.1 炭材料简介第22-23页
        1.3.2 聚酰亚胺薄膜碳化研究历程第23-27页
        1.3.3 聚酰亚胺薄膜石墨化研究历程第27-28页
        1.3.4 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9-32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2-38页
    2.1 实验材料第32-34页
    2.2 实验及表征方法第34-38页
        2.2.1 薄膜工艺路线第34页
        2.2.2 化学结构分析第34-35页
        2.2.3 热行为分析第35页
        2.2.4 力学性能分析第35页
        2.2.5 晶体结构分析法第35-36页
        2.2.6 材料形貌分析第36页
        2.2.7 传导性能分析第36-38页
第三章 分子量对PI基石墨薄膜结构、性能影响第38-50页
    3.1 前言第38页
    3.2 实验部分第38-39页
        3.2.1 实验方法第38-39页
        3.2.2 测试与表征第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7页
        3.3.1 聚酰胺酸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第39-42页
        3.3.2 PI膜的TG分析第42-44页
        3.3.3 PI基碳膜的XRD分析第44-45页
        3.3.4 PI基炭膜的形貌分析第45-46页
        3.3.5 PI基碳膜、石墨膜传导性能第46-47页
    3.4 小结第47-50页
第四章 去溶剂化处理对PI基石墨薄膜的影响第50-62页
    4.1 前言第50-51页
    4.2 实验部分第51页
        4.2.1 实验方法第51页
        4.2.2 测试与表征第51页
    4.3 分析与结论第51-60页
        4.3.1 PI薄膜红外分析第51-52页
        4.3.2 去溶剂过程分析第52-54页
        4.3.3 PI薄膜DMA分析第54-57页
        4.3.4 PI基碳膜XRD分析第57-58页
        4.3.5 PI基碳膜的形貌分析第58-59页
        4.3.6 PI基炭膜、石墨膜性能分析第59-60页
    4.4 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预碳化处理对PI基石墨薄膜性能影响第62-74页
    5.1 前言第62页
    5.2 实验部分第62-63页
        5.2.1 实验方法第62-63页
        5.2.2 测试与表征第63页
    5.3 分析与讨论第63-72页
        5.3.1 PI薄膜的DMA分析第63-65页
        5.3.2 PI薄膜的红外分析第65-66页
        5.3.3 PI薄膜的力学性能第66-67页
        5.3.4 PI基碳膜、石墨膜的XRD分析第67-69页
        5.3.5 PI基碳膜表面形貌分析第69-71页
        5.3.6 PI基碳膜、石墨膜传导性能第71-72页
    5.4 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薄膜结构及性能对比分析第74-84页
    6.1 前言第74页
    6.2 实验部分第74-75页
        6.2.1 试验方法第74-75页
        6.2.2 测试与表征第75页
    6.3 分析与讨论第75-83页
        6.3.1 PI薄膜的红外分析第75-76页
        6.3.2 PI薄膜的DMA分析第76-77页
        6.3.3 PI薄膜的TG分析第77-80页
        6.3.4 PI基碳膜的XRD分析第80-81页
        6.3.5 PI基炭膜的形貌分析第81-82页
        6.3.6 PI薄膜的力学性能第82-83页
        6.3.7 PI基碳膜、石墨膜传导性能第83页
    6.4 小结第83-84页
第七章 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致谢第90-92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94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4-96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营口港配煤项目的技术和经济评价分析
下一篇:大连DCE恒大帝景住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