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9-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2页 |
1.1 引言 | 第20-21页 |
1.2 监测二氧化碳含量的用途 | 第21-22页 |
1.2.1 CO_2分压监测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 第21页 |
1.2.2 二氧化碳监测在非全麻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 第21页 |
1.2.3 二氧化碳监测在急诊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 | 第21页 |
1.2.4 二氧化碳监测在CPR中的应用 | 第21页 |
1.2.5 其他临床应用 | 第21-22页 |
1.3 二氧化碳含量检测方法 | 第22-24页 |
1.3.1 拉曼光谱法检测CO_2含量 | 第22-23页 |
1.3.2 红外光谱法测量CO_2含量 | 第23页 |
1.3.3 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CO_2含量 | 第23-24页 |
1.4 二氧化碳含量检测传感器的种类 | 第24-26页 |
1.4.1 红外CO_2传感 | 第24页 |
1.4.2 电化学CO_2传感器 | 第24-25页 |
1.4.3 荧光CO_2传感器 | 第25-26页 |
1.4.4 比色CO_2传感器 | 第26页 |
1.5 比色式二氧化碳变色薄膜的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1.5.1 单指示剂薄膜 | 第27页 |
1.5.2 多指示剂薄膜 | 第27页 |
1.5.3 纳米结构膜 | 第27-29页 |
1.5.4 聚硅氧烷薄膜 | 第29-30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30-32页 |
1.6.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0-31页 |
1.6.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二氧化碳指示剂变色薄膜的物料组成 | 第32-44页 |
2.1 前言 | 第32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2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2.3.1 二氧化碳指示剂变色薄膜的制备工艺流程 | 第32-33页 |
2.3.2 二氧化碳指示剂变色薄膜的变色效果测定方法 | 第33页 |
2.3.3 二氧化碳指示剂变色薄膜的敏感度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2.3.4 二氧化碳指示剂变色薄膜的变色速度测定方法 | 第34页 |
2.3.5 二氧化碳指示剂变色薄膜的重复性测定方法 | 第34页 |
2.3.6 MCP指示剂变色薄膜的组成配比优化 | 第34页 |
2.3.7 TB指示剂变色薄膜正交实验设计 | 第34-35页 |
2.3.8 TBP添加量的优化 | 第35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2.4.1 MCP指示剂变色薄膜的组成配比优化 | 第35-37页 |
2.4.2 TB指示剂变色薄膜组成配比的L_(14)(4~5)正交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2.4.3 两种指示剂变色薄膜响应变色能力观察 | 第38-39页 |
2.4.4 两种指示剂变色薄膜敏感度比较结果 | 第39-40页 |
2.4.5 两种指示剂变色薄膜变色速度比较结果 | 第40-42页 |
2.4.6 两种指示剂变色薄膜的重复性比较结果 | 第42-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二氧化碳指示剂变色薄膜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44-54页 |
3.1 前言 | 第44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4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4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3.3.1 CO_2指示剂变色薄膜的制备工艺 | 第44页 |
3.3.2 物料混合时间的研究方法 | 第44页 |
3.3.3 成膜方法的研究 | 第44-45页 |
3.3.4 干燥条件的研究方法 | 第45页 |
3.3.5 保存条件的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3.4.1 物料混合时间的选择 | 第46-47页 |
3.4.2 成膜方法的选择 | 第47页 |
3.4.3 干燥方法的研究 | 第47-50页 |
3.4.4 保存条件研究 | 第50-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二氧化碳指示剂变色薄膜的表征方法 | 第54-62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4-55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4-5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4.3.1 气体导气装置设计 | 第55页 |
4.3.2 不同含量的CO_2气体中变色薄膜的颜色观察 | 第55页 |
4.3.3 CO_2含量不同的气体中薄膜的紫外可见波谱扫描 | 第55页 |
4.3.4 不同颜色下薄膜吸光度的测定 | 第55页 |
4.3.5 吸光度与变色薄膜敏感度的关系研究方法 | 第55页 |
4.3.6 变色薄膜变色速度的测定方法 | 第55-56页 |
4.3.7 变色薄膜变色重复性的测定方法 | 第56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4.4.1 CO_2含量不同的气体中薄膜的紫外可见波谱扫描 | 第56-57页 |
4.4.2 变色薄膜颜色变化与吸光度的关系 | 第57-58页 |
4.4.3 变色薄膜吸光度与敏感度的关系 | 第58-59页 |
4.4.4 紫外可见光谱与秒表读数变色速度测定方法比较 | 第59-60页 |
4.4.5 变色薄膜重复性测定 | 第60-61页 |
4.5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二氧化碳指示剂变色薄膜的变色性能研究 | 第62-72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62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62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62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62页 |
5.3.1 二氧化碳指示剂变色薄膜的敏感度的表征方法 | 第62页 |
5.3.2 二氧化碳指示剂变色薄膜的变色速度的表征方法 | 第62页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70页 |
5.4.1 二氧化碳指示剂变色薄膜的敏感度影响因素 | 第62-67页 |
5.4.2 二氧化碳指示剂变色薄膜响应和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 | 第67-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二氧化碳变色指示剂薄膜的变色原理探究 | 第72-80页 |
6.1 前言 | 第72页 |
6.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72页 |
6.2.1 实验材料 | 第72页 |
6.2.2 实验仪器 | 第72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72-73页 |
6.3.1 指示剂在薄膜中的存在形式影响薄膜变色的原理探究方法 | 第72页 |
6.3.2 干燥温度影响薄膜变色性能的原理探究方法 | 第72页 |
6.3.3 薄膜的结构影响薄膜变色性能的原理探究方法 | 第72-73页 |
6.3.4 乙基纤维素晶型对变色速度影响的原理探究方法 | 第73页 |
6.3.5 有机硅对薄膜变色速度影响的原理探究方法 | 第73页 |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3-79页 |
6.4.1 指示剂在薄膜中的存在形式对薄膜变色性能的影响原理 | 第73-74页 |
6.4.2 干燥温度对薄膜变色性能的影响原理 | 第74-75页 |
6.4.3 薄膜的结构对薄膜的变色性能的影响原理 | 第75-77页 |
6.4.4 乙基纤维素晶型对变色速度影响的原理 | 第77-78页 |
6.4.5 有机硅对变色薄膜变色速度的影响原理 | 第78-7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0-82页 |
7.1 结论 | 第80页 |
7.2 建议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102页 |
作者简介 | 第102-104页 |
导师简介 | 第104-105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