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6页 |
1.1 引言 | 第9-11页 |
1.1.1 微通道换热器的优势 | 第9-10页 |
1.1.2 微通道蒸发器的技术难点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21页 |
1.2.1 闪蒸汽体旁通对制冷剂流动分配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2 集流管结构对制冷剂流动分配的影响 | 第12-14页 |
1.2.3 流动介质对制冷剂流动分配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14-16页 |
1.2.4 制冷剂流动分配情况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6-17页 |
1.2.5 微通道蒸发器制冷剂分配不均的其他影响因素 | 第17-21页 |
1.3 微通道蒸发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1.4 微通道蒸发器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 第22-23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3-26页 |
第2章 微通道蒸发器制冷系统样机、测试装置及试验方案 | 第26-35页 |
2.1 样机装置及循环原理介绍 | 第26-29页 |
2.1.1 样机装置介绍 | 第26-28页 |
2.1.2 样机循环原理 | 第28-29页 |
2.2 测试装置介绍 | 第29-32页 |
2.2.1 测试装置 | 第29-31页 |
2.2.2 试验仪器仪表介绍 | 第31-32页 |
2.2.3 测试系统测试原理 | 第32页 |
2.3 试验方案 | 第32-34页 |
2.3.1 试验测试相关标准 | 第32页 |
2.3.2 试验样机测试现场 | 第32-33页 |
2.3.3 样机系统温度、压力测点布置方案 | 第33页 |
2.3.4 试验工况方案 | 第33页 |
2.3.5 制冷剂充注量标定方案 | 第33-34页 |
2.4 试验步骤 | 第34页 |
2.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微通道蒸发器在制冷系统中试验研究 | 第35-57页 |
3.1 翅片管蒸发器和微通道蒸发器对比研究 | 第35-44页 |
3.1.1 蒸发压力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3.1.2 冷凝压力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3.1.3 蒸发器进出口压差对比分析 | 第37-38页 |
3.1.4 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3.1.5 冷凝器出口过冷度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3.1.6 排气温度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3.1.7 输入功率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3.1.8 制冷量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3.1.9 能效比对比分析 | 第43-44页 |
3.2 分液管均匀开孔与非均匀开孔时微通道蒸发器性能对比研究 | 第44-53页 |
3.2.1 蒸发压力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3.2.2 冷凝压力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3.2.3 蒸发器进出口压差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3.2.4 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3.2.5 冷凝器出口过冷度对比分析 | 第48-49页 |
3.2.6 排气温度对比分析 | 第49-50页 |
3.2.7 输入功率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3.2.8 制冷量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3.2.9 能效比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3.3 红外成像分析 | 第53-54页 |
3.4 试验不确定度分析 | 第54-55页 |
3.5 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微通道蒸发器流量分配的数值模拟 | 第57-69页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4.2 三维物理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58-60页 |
4.2.1 物理模型 | 第58-59页 |
4.2.2 边界条件和紊流模型 | 第59页 |
4.2.3 数学模型 | 第59-60页 |
4.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0-68页 |
4.3.1 分液管开孔方向对制冷剂流动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4.3.2 分液管开孔情况对制冷剂流动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 第62-67页 |
4.3.3 制冷剂质量流量对制冷剂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 第67-68页 |
4.4 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论文 | 第76页 |
专利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