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实证研究--以三明市为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公共法律服务之基本界定 | 第13-19页 |
(一) 公共法律服务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二) 公共法律服务的性质 | 第14页 |
1. 公共服务属性 | 第14页 |
2. 社会治理属性 | 第14页 |
(三) 公共法律服务的构成 | 第14-17页 |
1. 按政府责任边界及供给能力划分公共法律服务 | 第15页 |
2. 按需求及供给主体划分公共法律服务 | 第15-17页 |
(四) 公共法律服务的动态发展规律 | 第17-19页 |
1. 公共法律服务的变迁 | 第17-18页 |
2. 公共法律服务结构性的相互转化 | 第18-19页 |
二、三明市公共法律服务现状 | 第19-29页 |
(一) 三明市公共法律服务内容 | 第19页 |
(二) 三明市公共法律服务基本情况 | 第19-26页 |
1.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 第19-20页 |
2. 法律援助工作 | 第20-23页 |
3. 人民调解工作 | 第23-24页 |
4. 其它事项 | 第24-26页 |
(三) 三明市公共法律服务经费 | 第26-29页 |
1. 法律援助经费 | 第26-27页 |
2. 人民调解经费 | 第27-28页 |
3.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 | 第28-29页 |
三、三明市公共法律服务存在问题 | 第29-33页 |
(一) 县级以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经费难以落实到位 | 第29页 |
(二) 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匮乏且分布不均 | 第29-31页 |
1. 社会法律服务行业人员不足 | 第29-30页 |
2. 法律援助机构实有数严重不足 | 第30页 |
3. 普法工作者、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不高 | 第30-31页 |
(三) 公共法律服务的社会认知度不高 | 第31页 |
(四) 政府角色定位模糊 | 第31页 |
(五) 公共法律服务内外信息不通畅 | 第31-32页 |
(六) 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分散、管理松散 | 第32-33页 |
四、完善三明市公共法律服务的建议 | 第33-44页 |
(一) 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公共服务 | 第33-34页 |
(二) 加强队伍建设 | 第34-35页 |
(三)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电子平台建设 | 第35-37页 |
1. 加强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 | 第35-36页 |
2.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电子平台建设 | 第36-37页 |
(四) 建立内外信息互通机制 | 第37-38页 |
(五) 重新整合资源,加强服务管理 | 第38-41页 |
(六) 扩大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 | 第41-42页 |
(七) 丰富服务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