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8-9页 |
1.1.1 旅游产业发展 | 第8页 |
1.1.2 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 | 第8页 |
1.1.3 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3 实践意义 | 第9页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1.3.1 道德、职业道德和旅游职业道德 | 第9-10页 |
1.3.2 职业道德教育与旅游职业道德教育 | 第10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3 已有研究综述 | 第12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5.1 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状况 | 第12页 |
1.5.2 提升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性 | 第12页 |
1.6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6.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概述 | 第14-16页 |
2.1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观 | 第14页 |
2.2 建构主义教育观和学习观 | 第14-15页 |
2.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第15-16页 |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原则与特点 | 第16-19页 |
3.1 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 | 第16-17页 |
3.1.1 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 第16页 |
3.1.2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第16页 |
3.1.3 与行业相结合的原则 | 第16-17页 |
3.1.4 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原则 | 第17页 |
3.1.5 与时俱进原则 | 第17页 |
3.1.6 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原则 | 第17页 |
3.2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 | 第17-19页 |
3.2.1 行业实践性 | 第17-18页 |
3.2.2 普适性 | 第18页 |
3.2.3 长期性 | 第18-19页 |
4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19-33页 |
4.1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旅游专业学生基本情况 | 第19页 |
4.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9页 |
4.2.1 调查的目的 | 第19页 |
4.2.2 问卷维度的建构 | 第19页 |
4.2.3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19页 |
4.3 调查对象的选择及调查实施 | 第19-20页 |
4.4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20-30页 |
4.4.1 关于学院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度的调查 | 第20-21页 |
4.4.2 关于职业道德认知与职业道德观的调查 | 第21-23页 |
4.4.3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与内容的调查 | 第23-25页 |
4.4.4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师资的调查 | 第25-26页 |
4.4.5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的调查 | 第26-28页 |
4.4.6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成效评价方式的调查 | 第28-29页 |
4.4.7 年级差异分析 | 第29-30页 |
4.4.8 实习经历差异分析 | 第30页 |
4.5 对旅游企业人员和高职教师的访谈调查 | 第30-32页 |
4.5.1 对旅游企业人员的访谈 | 第30-31页 |
4.5.2 对专业教师和德育教师的访谈 | 第31-32页 |
4.6 调查结果的小结 | 第32-33页 |
5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 第33-39页 |
5.1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不足 | 第33-34页 |
5.1.1 职业道德认知程度低 | 第33页 |
5.1.2 职业道德教育成效低 | 第33页 |
5.1.3 职业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 | 第33-34页 |
5.1.4 学生缺乏职业意识 | 第34页 |
5.2 原因分析 | 第34-39页 |
5.2.1 高职院校校园环境缺乏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文化氛围 | 第34页 |
5.2.2 高职院校旅游职业道德教学不合理 | 第34-37页 |
5.2.3 学校缺乏与企业的交流 | 第37页 |
5.2.4 学校缺乏对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 | 第37页 |
5.2.5 学生缺乏自我修养主动性 | 第37-39页 |
6 提高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建议 | 第39-45页 |
6.1 优化职业道德教育的校园环境 | 第39-40页 |
6.1.1 学校要倡导主流的道德价值观 | 第39页 |
6.1.2 开展与职业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 | 第39-40页 |
6.2 合理设计旅游职业道德教学环节 | 第40-43页 |
6.2.1 明确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和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观念 | 第40页 |
6.2.2 调整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专业建设的地位 | 第40-41页 |
6.2.3 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 第41-42页 |
6.2.4 优化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 | 第42-43页 |
6.2.5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 第43页 |
6.2.6 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 第43页 |
6.2.7 构建职业道德教育共同体 | 第43页 |
6.3 发挥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主体性作用 | 第43-45页 |
6.3.1 加强自我学习 | 第44页 |
6.3.2 加强自我实践 | 第44页 |
6.3.3 加强自我反思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