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2-2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9页 |
| 1.2.1 文献计量常用软件的介绍 | 第12-14页 |
| 1.2.2 国内外文献计量常用软件的应用研究 | 第14-16页 |
| 1.2.3 国内文献计量常用软件相关文献 | 第16-19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 1.4 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 第19-21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4.2 研究内容框架 | 第20-21页 |
| 1.5 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 第21-23页 |
| 1.5.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1.5.2 主要创新点 | 第21-23页 |
| 2 文献计量研究相关理论 | 第23-34页 |
| 2.1 文献计量理论 | 第23-24页 |
| 2.1.1 文献计量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23页 |
| 2.1.2 文献计量理论的发展 | 第23-24页 |
| 2.2 科学文献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 第24-25页 |
| 2.2.1 科学文献增长与老化规律 | 第24-25页 |
| 2.2.2 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 | 第25页 |
| 2.3 文献计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25-30页 |
| 2.3.1 词频分析法 | 第26-27页 |
| 2.3.2 共词分析法 | 第27-30页 |
| 2.4 引文分析法 | 第30-32页 |
| 2.4.1 共被引分析法 | 第30-31页 |
| 2.4.2 文献耦合分析法 | 第31-32页 |
| 2.5 社会网络分析法 | 第32-34页 |
| 3 文献计量常用软件的功能分类及比较 | 第34-44页 |
| 3.1 文献计量常用软件类型 | 第34-37页 |
| 3.1.1 基于构建社会关系矩阵的分析软件 | 第34-36页 |
| 3.1.2 基于社会网络聚类的分析软件 | 第36-37页 |
| 3.2 基于构建社会关系矩阵的软件基本比较 | 第37-40页 |
| 3.2.1 构建社会关系矩阵软件基本信息对比 | 第37-39页 |
| 3.2.2 构建社会关系矩阵软件功能对比 | 第39-40页 |
| 3.3 基于社会网络聚类的软件基本比较 | 第40-44页 |
| 3.3.1 社会网络聚类软件基本信息对比 | 第40-41页 |
| 3.3.2 社会网络聚类软件分析功能对比 | 第41-44页 |
| 4 文献计量常用软件实证比较研究——以BIG DATA题录为例 | 第44-66页 |
| 4.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 第44页 |
| 4.2 构建社会关系矩阵过程及对比 | 第44-50页 |
| 4.2.1 基于BibExcel关键词共现关系矩阵 | 第44-47页 |
| 4.2.2 基于Bicomb关键词共现关系矩阵 | 第47-49页 |
| 4.2.3 基于STAI3.2关键词共现关系矩阵 | 第49-50页 |
| 4.2.4 构建社会关系矩阵软件提取过程的异同点比较 | 第50页 |
| 4.3 构建社会关系矩阵软件各维度对比 | 第50-51页 |
| 4.4 社会关系矩阵软件优缺点对比 | 第51-52页 |
| 4.4.1 构建社会关系矩阵软件优点比较 | 第51页 |
| 4.4.2 构建社会关系矩阵软件缺点比较 | 第51-52页 |
| 4.5 社会网络聚类过程及解读 | 第52-62页 |
| 4.5.1 基于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过程及解读 | 第52-56页 |
| 4.5.2 基于VOSviewer的关键词聚类过程及解读 | 第56-59页 |
| 4.5.3 基于Ucinet和NetDraw的关键词聚类过程及解读 | 第59-62页 |
| 4.5.4 社会网络聚类软件研究主题异同点比较 | 第62页 |
| 4.6 社会网络聚类软件各维度对比 | 第62-63页 |
| 4.7 社会网络聚类软件优缺点对比 | 第63-66页 |
| 4.7.1 社会网络聚类软件优点对比 | 第63-64页 |
| 4.7.2 社会网络聚类软件缺点对比 | 第64-66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6-69页 |
| 5.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 5.1.1 构建社会关系矩阵软件使用建议 | 第66页 |
| 5.1.2 社会网络聚类软件使用建议 | 第66-67页 |
| 5.2 改进建议 | 第67-69页 |
| 5.2.1 构建社会关系矩阵软件改进建议 | 第67-68页 |
| 5.2.2 社会网络聚类软件改进建议 | 第68-69页 |
| 6 总结 | 第69-72页 |
| 6.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69页 |
| 6.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69-70页 |
| 6.3 展望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附录 | 第78-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